生物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
返回
植物的自然史
 从海洋而来:藻类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怎样区分原核藻类和真核...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淡水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海洋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藻类是如何进化的?

最进化的藻类是什么?

最大的藻类是什么?

藻类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

为什么海水有时会变红?

是什么植物帮诺贝尔制成...

科学互动:辨别常见的淡...

 登上陆地:蕨类与苔藓

目前被认为最早的陆生植...

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苔藓...

石松类为什么从蕨类中分...

为什么蕨类植物会繁盛一...

蕨类植物有没有高大的乔...

科学互动——构建苔藓微...

 种子的诞生:裸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最早产生种子...

种子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铁树究竟开不开花?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公孙树?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麻黄、百岁兰和买麻藤为...

谁是裸子植物中的“巨人...

科学小实验:观察松树的...

 花影炫色:被子植物

美丽的花儿从哪里来?

果实和种子的区别在哪里?

果实的形成对被子植物有...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巨人...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老寿...

哪一种被子植物开出的花...

哪种被子植物的花序最大?

谁是最毒的被子植物?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独木能成林吗?

橘子生于淮北真的会变为...

春夏季节为什么有人会得...

为什么蝴蝶和蜜蜂喜欢围...

科学互动:分辨美丽的“...

 另类植物:真菌和地衣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

馒头为什么会长毛?

发霉的花生能不能吃?

青霉素是从哪里提取来的?

为什么虫子会变成草?

灵芝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科学小实验:制作蘑菇的...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

为什么大树不宜移植?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要给树挂吊瓶?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红?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含羞草为何会害羞?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

为什么种豆可以肥田?

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有没有会跳舞的植物?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

互动小实验:留住秋叶之美

 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虫...

春天为什么会杨柳絮纷飞?

为什么水稻也怕涝?

金鱼藻为什么淹不死呢?

苍耳果的表面为什么会长...

蝎子草为什么能蜇人?

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

有些植物为什么晚上开花?

花朵为什么大多是黄色或...

卡伐利亚树为何濒临灭绝?

科学互动:寻找大自然中...

 植物的竞争与合作

微甘菊为什么会成为入侵...

植物之间会相生相克吗?

植物与人类
 植物学史话

谁最早进行植物研究的?

什么是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我国古代提取染料的植物...

 驯化与作物起源

何谓五谷杂粮?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马铃薯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小麦是如何起源与传播的?

玉米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谷子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

 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以酸闻名的植物有哪些?

甜味植物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辣椒?

吃苦瓜有什么好处?

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神秘果有什么神秘之处?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橄榄油是从橄榄里榨出来...

为什么吃菠萝时最好先蘸...

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为什...

科学小实验:观察大蒜的...

 植物与本草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

本草中的十八反指的是什...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

用红豆杉木做的杯子喝水...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

壮阳果真的能壮阳吗?

为什么不起眼的野草也能...

有没有“断肠草”?

五味子真的有五种味道吗?

科学互动:这些常见的中...

 植物的文化魅力

何为岁寒三友?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

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花?

宣纸是用哪种植物制成的?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

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科学互动:古诗词中的植...

 人与植物的未来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植...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

转基因作物到底安全不安...

科学互动:哪些行为不利...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水杉的发现是中国近代植物学领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大事,它的发现,轰动世界植物学界,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如今,水杉遍及我国的25个省市区和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用材林树种、沿海防护林树种、农田防护林树种、城市绿化与风景景观赏林树种。

很多人会问:是谁发现了水杉?他是如何被发现的?

从发现到发表用了八年

水杉从发现到正式命名,历经了8年多的时间,参与调查研究的有10余人之多,一些记述又多为回忆,有关发现的过程及时间说法甚多。但总的说来,水杉的发现是许多植物学工作者团结协作,克服重重困难,反复考察的结果。

很早就被当地先民认识

水杉在植物学上正式命名之前就被当地居民认识到了,当地土家族居民称水杉“shui sha”,汉文也写为水桫, 他们一直把它当成宝树来珍惜和爱护,人工造林的历史至少在470年以上。 

最早注意水杉的学者

    据记载,194110月(农历)底,原国立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于铎(1903-1961)由湖北西部到重庆,在湖北利川县和四川万县交界处一条名叫磨刀溪(现称谋道,隶属湖北省利川市)的小溪旁,他发现有一株较为奇特而不常见的大树,当地俗称水桫,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树叶已经落尽,他又要匆匆赶路,只采了一份小的枝条标本。

到了万县,于铎就此专门拜访了当时万县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教务主任杨龙兴(1913-1999),请他代采标本。第二年,杨龙兴采到一份有枝叶和花果的标本,于铎收到这份珍贵的标本后,便请树木学教授郝景盛鉴定。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战乱,后来两份标本竟然遗失了。

最早研究水杉的学者

19437月,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技工王战(1911-2000),由重庆赴湖北恩施(当时的省会)接洽有关去神农架考察事宜;路过四川省万县(即今重庆所辖的万州)时,从万县高职农校杨龙兴处得知磨刀溪有“神树”存在;于是王战等改变原走水路的计划,而走陆路赴恩施,第三天到达磨刀溪,并很快找到此树,并于721日正式采得水杉的枝叶、果实标本(王战 118)。回到重庆后,王战认为是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并存放于标本室。1945年夏,王战将一小枝水杉和两个果实送给了原中央大学林学院院长吴中伦,吴又转请林学系教授郑万钧代为鉴定。

水杉的正式发表

郑万钧教授(1904-1983)在看到标本后,认为这份标本虽然树叶的形态与我国特产植物水松相似,但叶子对生,球果鳞片盾形、对生,绝非水松,也不是北美的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很可能是现存松杉类的一新属,甚至是一新科。

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郑万钧又派自己的学生薛纪如于19462月、5月去谋道溪两次采集标本,采到有花与幼果、枝叶的水杉标本(模式标本),对其形态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1946年秋,郑万钧将一份标本寄给当时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教授胡先骕(1894-1968),请他帮助查阅文献。不久,胡先骕教授便从日本《植物杂志》11216页查到日本教授三木茂于1941年根据日本的两种植物化石所发表的Metasequoia属的文章,认为它们的形态相同,便确定水杉属于化石属Metasequoia的一种。1947年秋,郑万钧又派助教华敬灿前往谋道溪和水杉坝一带采集标本,为水杉的研究和正式发表提供依据。

1948515日,胡先骕和郑万钧联名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新编)》第1卷第2期中发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一文,确定学名为(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明确了水杉在植物进化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认定得到了国内外植物学、树木学和古生物学界的高度评价。胡先骕经仔细观察水杉线形叶在枝上交叉对生,呈假二列状排列,纠正了以前误认为水杉叶为对生、羽状排列的描述。当时,日本的三木茂和我国的胡先骕、郑万钧先后发现了日本化石种、中国化石种和中国现代水杉,这些发现震动了国际植物学界,引起了世界植物学家和古植物学家的极大兴趣。

水杉发现的意义

水杉的发现,不仅明确了杉类和柏类之间的联系,而且运用古植物资料证明了水杉祖先的年代。古水杉的发现是植物学界近一个世纪中最大贡献之一,它引起植物学家和古植物学学界极大兴趣,被公认为植物活化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古生物学家钱耐(R·Chaney)曾把美国第三纪地层中的水杉化石,误认为是美国的红杉化石种,当他得知中国发现水杉的消息后,以科学家严肃认真的态度,于1948年专程来中国实地考察,并亲眼见到古水杉后方返回美国。

水杉正式命名后,受到我国和世界的重视。19485月,在南京中央博物院正式成立中国水杉保存委员会,同年7月,筹设川鄂水杉保护区1949年以后,水杉的保护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199984日由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水杉自发现以来,这种古老的孑遗树种,表现了极旺盛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在国内,北到辽宁,南达海南,东到东海海滨、台湾,西到四川盆地均已栽培成功。在国外,水杉已在亚、非、欧美等50多个国家安家落户,就是在高纬度、寒冷的圣彼得堡、哥本哈根和阿拉斯加等地,也能安然越冬。

(刘全儒)

  • 1982年7月在长白山王战与学部委员在一起
  • 创建于1925年的北大生物系,1931年毕业了第一届学生三人,照片:石原皋(左)、张凤瀛(中)、郝景盛(右)
  • 郝景盛
  • 胡先骕
  • 水杉
  • 水杉
  • 水杉
  • 水杉林
  • 水杉叶
  • 王战
  • 王战
  • 王战桥
  • 郑万钧教授
  • 中央农林部签呈一张_王战毛笔手写
  • 1982年7月在长白山王...
  • 创建于1925年的北大...
  • 郝景盛
  • 胡先骕
  • 水杉
  • 水杉
  • 水杉
  • 水杉林
  • 水杉叶
  • 王战
  • 王战
  • 王战桥
  • 郑万钧教授
  • 中央农林部签呈一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