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
返回
植物的自然史
 从海洋而来:藻类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怎样区分原核藻类和真核...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淡水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海洋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藻类是如何进化的?

最进化的藻类是什么?

最大的藻类是什么?

藻类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

为什么海水有时会变红?

是什么植物帮诺贝尔制成...

科学互动:辨别常见的淡...

 登上陆地:蕨类与苔藓

目前被认为最早的陆生植...

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苔藓...

石松类为什么从蕨类中分...

为什么蕨类植物会繁盛一...

蕨类植物有没有高大的乔...

科学互动——构建苔藓微...

 种子的诞生:裸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最早产生种子...

种子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铁树究竟开不开花?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公孙树?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麻黄、百岁兰和买麻藤为...

谁是裸子植物中的“巨人...

科学小实验:观察松树的...

 花影炫色:被子植物

美丽的花儿从哪里来?

果实和种子的区别在哪里?

果实的形成对被子植物有...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巨人...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老寿...

哪一种被子植物开出的花...

哪种被子植物的花序最大?

谁是最毒的被子植物?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独木能成林吗?

橘子生于淮北真的会变为...

春夏季节为什么有人会得...

为什么蝴蝶和蜜蜂喜欢围...

科学互动:分辨美丽的“...

 另类植物:真菌和地衣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

馒头为什么会长毛?

发霉的花生能不能吃?

青霉素是从哪里提取来的?

为什么虫子会变成草?

灵芝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科学小实验:制作蘑菇的...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

为什么大树不宜移植?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要给树挂吊瓶?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红?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含羞草为何会害羞?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

为什么种豆可以肥田?

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有没有会跳舞的植物?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

互动小实验:留住秋叶之美

 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虫...

春天为什么会杨柳絮纷飞?

为什么水稻也怕涝?

金鱼藻为什么淹不死呢?

苍耳果的表面为什么会长...

蝎子草为什么能蜇人?

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

有些植物为什么晚上开花?

花朵为什么大多是黄色或...

卡伐利亚树为何濒临灭绝?

科学互动:寻找大自然中...

 植物的竞争与合作

微甘菊为什么会成为入侵...

植物之间会相生相克吗?

植物与人类
 植物学史话

谁最早进行植物研究的?

什么是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我国古代提取染料的植物...

 驯化与作物起源

何谓五谷杂粮?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马铃薯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小麦是如何起源与传播的?

玉米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谷子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

 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以酸闻名的植物有哪些?

甜味植物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辣椒?

吃苦瓜有什么好处?

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神秘果有什么神秘之处?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橄榄油是从橄榄里榨出来...

为什么吃菠萝时最好先蘸...

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为什...

科学小实验:观察大蒜的...

 植物与本草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

本草中的十八反指的是什...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

用红豆杉木做的杯子喝水...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

壮阳果真的能壮阳吗?

为什么不起眼的野草也能...

有没有“断肠草”?

五味子真的有五种味道吗?

科学互动:这些常见的中...

 植物的文化魅力

何为岁寒三友?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

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花?

宣纸是用哪种植物制成的?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

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科学互动:古诗词中的植...

 人与植物的未来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植...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

转基因作物到底安全不安...

科学互动:哪些行为不利...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菟丝子简介

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隶属于菟丝子科菟丝子属,为一年生寄生草质藤本,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1.5mm,多分枝,随处可生出寄生根,伸入寄主体内。叶特化为鳞片状。花两性,很小,白色至黄白色。果实为蒴果,扁球形,内有种子24粒。生于田边、路边荒地、灌木丛中、山坡向阳处以及河边,多寄生在豆科、菊科、蓼科等植物上。菟丝子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北方地区为主,有成片群居的特性,故在野外极易辨识。

菟丝子属全世界约有170多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暖温带地区,主要产于美洲。中国共有11种。分布最广的除菟丝子外还有南方菟丝子和金灯藤。南方菟丝子与菟丝子的区别在于雄蕊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处,花丝较长,花冠基部的鳞片先端2裂;蒴果仅下半部被宿存花冠包围,成熟时不整齐地开裂。金灯藤与菟丝子的主要区别是:茎较粗壮,肉质,直径12.5mm,黄色或红色的茎上常带紫红色瘤状斑点;花序穗状;花萼碗状,内质,背面常有紫红色瘤状突起;花柱单一,柱头2裂。

菟丝子属全寄生植物

寄生植物是指植物体由于缺少足够叶绿素或因为某些器官的退化而不能单独制造养分的植物,它们只能通过独特的吸器侵入寄主维管束等组织器官,从中获取其所需的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或水分、无机盐,从而完成其生活史。根据寄生植物与其寄主的关系以及寄生特点,可分为全寄生植物与半寄生植物。前者通常没有叶片或叶片退化成鳞片状,无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其维管组织中的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养分和水分。后者有叶绿素,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根多退化,导管直接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植物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菟丝子就是这样一种完全寄生的植物,它全身黄白色,一般认为它没有叶绿素,不能独立地同化碳素和氮素,全部依靠从寄主体内摄取营养。菟丝子的种子成熟后,一部分落入土中,另一部分随作物收获,寄主上的菟丝子片段也能蔓延繁殖,寄生广泛。在1991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明确规定菟丝子为检疫对象;国内的杂草检疫对象也增加了菟丝子属,并将其归为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菟丝子的种子具有休眠的特性,种子在土壤中的寿命很长,46年后仍可达到最大的萌发率,休眠甚至可达10年以上。当年落地的种子,翌年春季气候转暖时,仅0.5%4.0%可自然萌发形成幼苗。一般条件下,菟丝子的适宜萌发条件为土壤温度25℃,土壤含水量15%以上。

菟丝子的种子萌发后,不出现子叶,靠自身养分长出丝状幼芽,营自养生长。一旦遇到寄主即左旋缠绕其上,与寄主接触处长出吸器,否则在数日内死亡。产生吸器后,吸器以下的茎枯萎,植株脱离土壤,自养生长结束,通过吸器吸取寄主体内的水分和养分,开始寄生生活。由于幼苗期的根主要起固着作用,幼茎柔弱,养分及水分基本上由自身储备和萌发初期吸收的水分提供。故而苗期菟丝子不耐高温,初始侵染寄主时喜阴,在寄主的荫蔽下生长迅速;侵占寄主后喜欢温湿,阳光充足的环境。

菟丝子的寄生特点

菟丝子是一种恶性杂草,对农作物、牧草、蔬菜、花卉、果树和林木普遍为害,主要寄生于豆科、菊科、山茶科植物,除危害大豆、胡麻、花生、马铃薯等农作物之外,还对蔬菜、花卉造成危害。对于禾本科等单子叶植物,研究发现的菟丝子寄生现象只是作为一种过渡方式,借助其攀缘到更适合的寄主上。另外,菟丝子也可以通过断枝繁殖的方式行营养繁殖,即借助寄主植物上残留的吸器及部分茎继续蔓延生长。

(邢悦婷  刘全儒)

  • 金灯藤(日本菟丝子)
  • 金灯藤
  • 南方菟丝子
  • 南方菟丝子花序穗状
  • 菟丝子
  • 菟丝子
  • 菟丝子
  • 菟丝子
  • 菟丝子的种子
  • 菟丝子是一种恶性杂草
  • 菟丝子是一种恶性杂草
  • 菟丝子是一种恶性杂草
  • 金灯藤(日本菟丝子)
  • 金灯藤
  • 南方菟丝子
  • 南方菟丝子花序穗状
  • 菟丝子
  • 菟丝子
  • 菟丝子
  • 菟丝子
  • 菟丝子的种子
  • 菟丝子是一种恶性杂草
  • 菟丝子是一种恶性杂草
  • 菟丝子是一种恶性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