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种子的形成是植物界演化的一个重大飞跃,由于繁殖体受到了进一步的营养保护,使后代免于各种外界的损伤,并且寿命得到惊人的延长,散布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能够成功地繁衍,成为植物界最为繁盛的植物类群。
胚得到有效的保护
由前文我们已经知道,种子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后,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结构。成熟的种子具有种皮、胚和胚乳等结构。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萌发后长成新的个体。胚的外面有胚乳和种皮,使胚在发育过程中避免了各种外界的伤害。裸子植物的种子一般均具有坚硬的种皮;而被子植物种子的种皮外面还有果皮保护。
营养储存丰富
种子植物中,胚乳主要为种子的发育提供营养。一些被子植物的种子成熟之后,胚乳被发育中的胚分解吸收了,称为无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中胚很大,胚体各部分,特别在子叶中储有大量营养物质。相比而言,孢子本身只有很少的营养储存。
传播更容易
孢子植物产生孢子,其孢子的传播依靠孢子囊的弹射功能——孢子成熟后,会被一种叫作“环带”的结构弹射到空中,依靠风力飘送。而在种子植物中,种子的形态多种多样,特别是被子植物,能形成果实,使得种子传播的方式更为多样:可借助风力、自力、水力以及动物传播。风力传播的种子一般比较轻或有辅助的翅、毛,凭借风力可以将种子传播至较远的地区。如杨、柳、木棉、蒲公英等植物。自力传播的种子往往需要通过果实,待果实成熟时,会将种子弹出,保证了种子的传播。如酢浆草、凤仙花等。水力传播是生长在海边或河边的植物,在果实成熟时掉入水中,借由水力将果实传播至远处,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完整的果实保护,避免了种子在水里发芽。动物传播又可分两种,一种是动物咬食,另一则是附在动物的身体上。动物咬食的果实大多比较重,而且可以食用,无法消化的种子经由排泄传播,如百香果、番石榴;附在动物身上的果实大多有倒刺,可以勾在动物的身上,如鬼针草。
环境适应力强
孢子植物需要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这是因为在孢子发育成成熟的配子体后,其精子需要以水为媒介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作用。而与种子出现有密切关系的是花粉管的产生,它将精子送到卵旁,这样在受精这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上,就不再受水的限制。
孢子脱离母体后,只有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够萌发和生长。孢子是单细胞的,生命力较弱,环境恶劣时就会死亡;而种子遇到恶劣环境可以停止发育,待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种子由种皮保护着,生命力孢子强得多,寿命也比孢子长。此外,种子还具有休眠的特性,这就可以使得种子度过不良的环境条件,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时候再进行萌发。
所以,种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而有果皮包被的被子植物则是生物圈中最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最适于陆地生活的植物。
(赵欣怡 刘全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