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上的香蕉
植物学上的香蕉(Musa nana)隶属于芭蕉科芭蕉属,是一种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经济植物。我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均有栽培。
水果香蕉
香蕉的植株为大型草本,从根状茎发出,由叶鞘下部相互包裹形成高3~5米的假茎;叶长圆形至椭圆形,有的长达2~3米,宽60~70厘米,叶柄短粗,叶翼显著,张开。
穗状花序大而下垂,由假茎顶端抽出,苞片外面紫红色,被白粉,内面深红色,具光泽,每苞片内有花2列,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雄花苞片不脱落。
果序弯垂,结果10~20串,约50~150个。植株结果后枯死,由根状茎长出的吸根继续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我们平常所说的香蕉是指它的果实。香蕉味香,富于营养,据分析每100克果肉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2克、脂肪0.6克,此外,还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香蕉富含钾和镁,钾能防止血压上升、肌肉痉挛,镁则具有消除疲劳的效果。
因此,香蕉是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水果。糖尿病患者进食香蕉可使尿糖相对降低,故对缓解病情也大有益处。香蕉含有的泛酸等成分是人体的“开心激素”,能减轻心理压力,解除忧郁。睡前吃香蕉,还有镇静的作用。香蕉含有的维生素A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维持正常的生殖力和视力所需要;硫胺素能抗脚气病,促进食欲、助消化,保护神经系统;核黄素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香蕉还有促进肠胃蠕动,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助消化和滋补的作用。香蕉容易消化、吸收,从小孩到老年人都能安心地食用,并补给均衡的营养。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变黄
我们常吃的香蕉外皮一般都是黄色的,而在进仓库之前则是绿色的。因为,外皮黄色的香蕉可存放的时间并不长,几天之内就“烂掉了”。同样地,香蕉在香蕉植株上完全成熟时,果皮易裂,不利于搬运及贮藏。所以植株上的香蕉外皮还是绿色时,也就是七八分熟时,人们就要把它采摘下来了。
刚采收的香蕉青涩且硬,难以入口,这“青”来源于外果皮中的叶绿素,“涩”来自于其中的单宁,而“硬”主要是果胶的功能,“不甜”则是因为淀粉还没有转化成糖。在香蕉的外皮细胞中,含有叶绿素与叶黄素。香蕉没成熟时,叶绿素掩盖住了叶黄素的黄色,所以香蕉看上去是绿色的。等到成熟的时候,植物中就会产生乙烯,乙烯一出现,香蕉中一些细胞分泌的酶便来分解叶绿素,于是绿色褪去,叶黄素的黄色便显示出来了,香蕉也就换上了一件代表着成熟的黄色的新装。而且淀粉酶把淀粉水解成糖,吃起来便甜而不涩了;果胶酶则分解掉了一些果胶,香蕉变软了;还有一些酶分解水果中的特定化合物而释放出某些气体,于是香蕉就有了香味……这样,青涩的绿香蕉就蜕变成了香甜可口的黄香蕉了。
我们了解了香蕉为何会由绿变黄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乙烯的浓度来控制香蕉的成熟了。在香蕉很不成熟的时候采收来,放置在13~14℃环境中,此时乙烯产生最慢,就可以放置较长的时间。
如果在包装箱内放有吸附乙烯的材料,就能把乙烯的浓度控制得更低,可以大大延长保存时间。到了需要的时候,把“昏睡”的香蕉们用乙烯“唤醒”,就可以在几天之内变熟了。一般而言,热带和温带的水果对乙烯都很敏感,杧果、猕猴桃、苹果、梨、柠檬等也常常采取这样的方式保鲜或催熟。
香蕉里为什么没有种子
在吃香蕉时,你是否注意到,香蕉似乎没有种子。在植物界里,有花植物开花结籽,那是自然规律。香蕉是有花植物的一种,因此,它也不例外。那么,为什么我们常吃的香蕉都吃不出种子呢?这就要追溯到香蕉的起源了。
一般认为,香蕉原产于东南亚,当地的农民最早种植小果野蕉(M. acuminata),并将其传播到东南亚西北部,与原生于印度东部到华南一带的野蕉(M. balbisiana)发生杂交,形成香蕉这一杂交种,日常食用的香蕉一般为三倍体,由于三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配对发生紊乱,极少有正常配子产生,更少有正常合子形成,因而不产生种子。我们常吃的香蕉的果肉里面可以看到的一排排褐色小点,就是没有得到充分发育而退化的种子痕迹。
(肖宇婕 刘全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