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
返回
植物的自然史
 从海洋而来:藻类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怎样区分原核藻类和真核...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淡水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海洋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藻类是如何进化的?

最进化的藻类是什么?

最大的藻类是什么?

藻类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

为什么海水有时会变红?

是什么植物帮诺贝尔制成...

科学互动:辨别常见的淡...

 登上陆地:蕨类与苔藓

目前被认为最早的陆生植...

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苔藓...

石松类为什么从蕨类中分...

为什么蕨类植物会繁盛一...

蕨类植物有没有高大的乔...

科学互动——构建苔藓微...

 种子的诞生:裸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最早产生种子...

种子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铁树究竟开不开花?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公孙树?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麻黄、百岁兰和买麻藤为...

谁是裸子植物中的“巨人...

科学小实验:观察松树的...

 花影炫色:被子植物

美丽的花儿从哪里来?

果实和种子的区别在哪里?

果实的形成对被子植物有...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巨人...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老寿...

哪一种被子植物开出的花...

哪种被子植物的花序最大?

谁是最毒的被子植物?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独木能成林吗?

橘子生于淮北真的会变为...

春夏季节为什么有人会得...

为什么蝴蝶和蜜蜂喜欢围...

科学互动:分辨美丽的“...

 另类植物:真菌和地衣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

馒头为什么会长毛?

发霉的花生能不能吃?

青霉素是从哪里提取来的?

为什么虫子会变成草?

灵芝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科学小实验:制作蘑菇的...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

为什么大树不宜移植?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要给树挂吊瓶?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红?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含羞草为何会害羞?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

为什么种豆可以肥田?

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有没有会跳舞的植物?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

互动小实验:留住秋叶之美

 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虫...

春天为什么会杨柳絮纷飞?

为什么水稻也怕涝?

金鱼藻为什么淹不死呢?

苍耳果的表面为什么会长...

蝎子草为什么能蜇人?

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

有些植物为什么晚上开花?

花朵为什么大多是黄色或...

卡伐利亚树为何濒临灭绝?

科学互动:寻找大自然中...

 植物的竞争与合作

微甘菊为什么会成为入侵...

植物之间会相生相克吗?

植物与人类
 植物学史话

谁最早进行植物研究的?

什么是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我国古代提取染料的植物...

 驯化与作物起源

何谓五谷杂粮?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马铃薯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小麦是如何起源与传播的?

玉米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谷子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

 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以酸闻名的植物有哪些?

甜味植物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辣椒?

吃苦瓜有什么好处?

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神秘果有什么神秘之处?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橄榄油是从橄榄里榨出来...

为什么吃菠萝时最好先蘸...

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为什...

科学小实验:观察大蒜的...

 植物与本草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

本草中的十八反指的是什...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

用红豆杉木做的杯子喝水...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

壮阳果真的能壮阳吗?

为什么不起眼的野草也能...

有没有“断肠草”?

五味子真的有五种味道吗?

科学互动:这些常见的中...

 植物的文化魅力

何为岁寒三友?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

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花?

宣纸是用哪种植物制成的?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

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科学互动:古诗词中的植...

 人与植物的未来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植...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

转基因作物到底安全不安...

科学互动:哪些行为不利...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义?

 是药三分毒的含义

 “是药三分毒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用药总结出来的经验。其基本的意思是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一些药物对某种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甚至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药物能治疗疾病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又或多或少地遭受到某种毒害。成书年代约为战国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就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当今不少人认为中药大多数源出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纯中药制剂,比化学药品的药性平和而安全,总认为不会发生药物毒副作用。其实不然,如果任意滥用,同样会发生毒副作用。

一些药物本身毒性较大

明代李时珍历时数十年编成的巨著《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全书收录的植物药就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毒草就是其中的一类。已发现能致死的中草药就达20多种,植物类的如有大毒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有的生药的毒性还是较大的,如生附子、生半夏、马前子、生草乌、马豆、生南星等。这些药物经过炮制后,虽然毒性可大为降低,但若滥用或药量过大,仍然会发生毒副作用,或出现中毒甚至死亡。

服用不当产生毒副作用

中草药也要注意合理用药,不滥用,不贪多,要遵医嘱服用,只要善于辨证施治就能收到药到病除的预期效果。 

服用剂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即使是一些常用的中草药,若药量过大,同样也会导致副作用。如甘草,药性平和,能调和诸药有健胃之功,具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缓和药性,和中缓急之效。但若无故而久服,就能影响脾胃气机,有碍消化功能;黄药子用量过大,可导致肝脏损害和黄疸;木通用量过大,可引起肾脏损伤;苦寒的龙胆草、大黄及生石膏用量过大或长期滥用,可引起食欲减退、胃痛、腹泻等消化道的副作用。

有人说:补药无害,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是误解,如人参、党参、黄芪等滋补药,如果乱用滥服同样也可导致毒副作用。曾有病例报道,有这样一个人,本来身体已是健康无病,就因服用了一支东北人参,结果导致胃部胀满疼痛、头晕、面部潮红、血压升高、大汗淋漓,经诊断其症状乃因服用过量人参而致人参综合征。此人病好后,在很长时间内食欲不振。

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保健品应该没有副作用,很多人非常青睐一些复合维生素。但是服用维生素过量也会引起毒副作用。如果服用一个月过量维生素A,会使肾脏排泄困难而中毒;服用大量的维生素B1,会出现头昏眼花、心律失常,甚至浮肿。还有些人认为维生素C多服用没有问题,实际上,过量服用,能导致肾炎、尿路草酸盐结石等,长期大量服用还可引起坏血病;维生素E是女士们爱不释手的良药,但如果过量服用维生素E,会引起生殖功能障碍,还可以使胃肠道不适,疲乏无力等一系列毛病。

谨慎用药

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它的副作用往往是相伴相生的。在治疗疾病选用药物时,一定要按医嘱,不能随便服用,尽量服用副作用小的药物,这样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许多慢性病都是患者自己平时的不良习惯造成的,我们要使用七分养去克服这些不良习惯。但是我们如果遇到不能完全使用食疗、体疗、心疗去克服的严重疾病时,就必须加通过药物治疗;在使用药物时也要有选择性,尽可能使用毒性较小的药物。因此,我们必须懂得谨慎用药,以防毒副作用。

(刘全儒)

 

 

  • 大毒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
  • 大毒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
  • 服中药
  • 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
  • 可入药的菌药
  • 三裂叶豚草
  • 山野豌豆
  • 生草乌
  • 生南星
  • 适量服药
  • 中草药
  • 中药
  • 大毒的专治类风湿性...
  • 大毒的专治类风湿性...
  • 服中药
  • 将药分为大毒、常毒...
  • 可入药的菌药
  • 三裂叶豚草
  • 山野豌豆
  • 生草乌
  • 生南星
  • 适量服药
  • 中草药
  •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