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
返回
植物的自然史
 从海洋而来:藻类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怎样区分原核藻类和真核...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淡水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海洋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藻类是如何进化的?

最进化的藻类是什么?

最大的藻类是什么?

藻类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

为什么海水有时会变红?

是什么植物帮诺贝尔制成...

科学互动:辨别常见的淡...

 登上陆地:蕨类与苔藓

目前被认为最早的陆生植...

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苔藓...

石松类为什么从蕨类中分...

为什么蕨类植物会繁盛一...

蕨类植物有没有高大的乔...

科学互动——构建苔藓微...

 种子的诞生:裸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最早产生种子...

种子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铁树究竟开不开花?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公孙树?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麻黄、百岁兰和买麻藤为...

谁是裸子植物中的“巨人...

科学小实验:观察松树的...

 花影炫色:被子植物

美丽的花儿从哪里来?

果实和种子的区别在哪里?

果实的形成对被子植物有...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巨人...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老寿...

哪一种被子植物开出的花...

哪种被子植物的花序最大?

谁是最毒的被子植物?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独木能成林吗?

橘子生于淮北真的会变为...

春夏季节为什么有人会得...

为什么蝴蝶和蜜蜂喜欢围...

科学互动:分辨美丽的“...

 另类植物:真菌和地衣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

馒头为什么会长毛?

发霉的花生能不能吃?

青霉素是从哪里提取来的?

为什么虫子会变成草?

灵芝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科学小实验:制作蘑菇的...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

为什么大树不宜移植?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要给树挂吊瓶?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红?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含羞草为何会害羞?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

为什么种豆可以肥田?

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有没有会跳舞的植物?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

互动小实验:留住秋叶之美

 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虫...

春天为什么会杨柳絮纷飞?

为什么水稻也怕涝?

金鱼藻为什么淹不死呢?

苍耳果的表面为什么会长...

蝎子草为什么能蜇人?

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

有些植物为什么晚上开花?

花朵为什么大多是黄色或...

卡伐利亚树为何濒临灭绝?

科学互动:寻找大自然中...

 植物的竞争与合作

微甘菊为什么会成为入侵...

植物之间会相生相克吗?

植物与人类
 植物学史话

谁最早进行植物研究的?

什么是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我国古代提取染料的植物...

 驯化与作物起源

何谓五谷杂粮?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马铃薯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小麦是如何起源与传播的?

玉米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谷子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

 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以酸闻名的植物有哪些?

甜味植物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辣椒?

吃苦瓜有什么好处?

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神秘果有什么神秘之处?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橄榄油是从橄榄里榨出来...

为什么吃菠萝时最好先蘸...

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为什...

科学小实验:观察大蒜的...

 植物与本草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

本草中的十八反指的是什...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

用红豆杉木做的杯子喝水...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

壮阳果真的能壮阳吗?

为什么不起眼的野草也能...

有没有“断肠草”?

五味子真的有五种味道吗?

科学互动:这些常见的中...

 植物的文化魅力

何为岁寒三友?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

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花?

宣纸是用哪种植物制成的?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

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科学互动:古诗词中的植...

 人与植物的未来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植...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

转基因作物到底安全不安...

科学互动:哪些行为不利...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我国毒蘑菇约有100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分布广泛。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我国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以春夏季最为多见。目前已经确定毒性较强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鹅膏肽类毒素、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鹿花毒素、奥来毒素。一种毒蕈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中毒了。所以,要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蘑菇吃。

学会识别有毒蘑菇

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毒伞的主要特点:子实体伞状,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常有菌环,菌褶离生(菌褶不直接连到菌柄上),白色,菌肉质脆,易碎,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常见的如白毒伞(Amanita verna)、毒蝇鹅膏(A. muscaria)、豹斑毒伞(A. pantherina)等。

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色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称之为环柄菇属,铅绿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就属于这类真菌。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procera)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红菇科的不少种类有毒,如毒红菇(Russula emetica),子实体伞形,菌盖扁半球形,后变平展,浅粉红至珊瑚红色,有棱纹;菌肉薄,白色,脆,易腐烂,味苦;菌褶等长,纯白色,褶间有横脉;菌柄圆柱形,白色或粉红色。另一有毒种类如亚稀褶黑菇(R. subnigricans)菌盖浅灰色至煤灰黑色;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燥,有微细绒毛,边缘色浅而内卷,无条棱;菌褶直生或近延生,浅黄白色,后变红色,厚而脆。

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相当大,虽然他们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其毒性都较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经型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如古巴裸盖伞(Psilocybe cubensis)、花褶伞(Panaeolus retirugis)、半卵形斑褶菇(Anellaria semiovata)就属于这一类。

一些蘑菇受伤后易变色,如变绿色、变黄色或变蓝色,或菌褶带绿色色泽的种类也应小心,如黄斑蘑菇(Agaricus xanthodermus),受伤处速变金黄色,古巴裸盖伞受伤时菌体会变绿色。这些受伤后氧化变青绿色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有毒的。

以上仅仅是介绍了部分有毒蘑菇,这些知识尚不能代表毒蘑菇的全部,对陌生的蘑菇千万不可采摘食用。

(刘全儒)

 

  • 白毒伞
  • 白毒伞
  • 毒红菇
  • 毒红菇
  • 毒红菇
  • 毒蘑菇
  • 毒伞
  • 毒蝇鹅膏
  • 毒蝇伞
  • 高大环柄菇
  • 高大环柄菇
  • 花褶伞
  • 花褶伞
  • 黄斑蘑菇
  • 铅绿褶菇
  • 伞菌类-豹斑毒伞
  • 伞菌类-豹斑毒伞
  • 窝柄黄乳菇
  • 亚稀褶黑菇
  • 鱼角磷肥灰伞菌
  • 白毒伞
  • 白毒伞
  • 毒红菇
  • 毒红菇
  • 毒红菇
  • 毒蘑菇
  • 毒伞
  • 毒蝇鹅膏
  • 毒蝇伞
  • 高大环柄菇
  • 高大环柄菇
  • 花褶伞
  • 花褶伞
  • 黄斑蘑菇
  • 铅绿褶菇
  • 伞菌类-豹斑毒伞
  • 伞菌类-豹斑毒伞
  • 窝柄黄乳菇
  • 亚稀褶黑菇
  • 鱼角磷肥灰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