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我国毒蘑菇约有100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分布广泛。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我国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以春夏季最为多见。目前已经确定毒性较强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鹅膏肽类毒素、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鹿花毒素、奥来毒素。一种毒蕈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中毒了。所以,要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蘑菇吃。
学会识别有毒蘑菇
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毒伞的主要特点:子实体伞状,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常有菌环,菌褶离生(菌褶不直接连到菌柄上),白色,菌肉质脆,易碎,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常见的如白毒伞(Amanita verna)、毒蝇鹅膏(A. muscaria)、豹斑毒伞(A. pantherina)等。
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色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称之为环柄菇属,铅绿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就属于这类真菌。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procera)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红菇科的不少种类有毒,如毒红菇(Russula emetica),子实体伞形,菌盖扁半球形,后变平展,浅粉红至珊瑚红色,有棱纹;菌肉薄,白色,脆,易腐烂,味苦;菌褶等长,纯白色,褶间有横脉;菌柄圆柱形,白色或粉红色。另一有毒种类如亚稀褶黑菇(R. subnigricans)菌盖浅灰色至煤灰黑色;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燥,有微细绒毛,边缘色浅而内卷,无条棱;菌褶直生或近延生,浅黄白色,后变红色,厚而脆。
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相当大,虽然他们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其毒性都较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经型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如古巴裸盖伞(Psilocybe cubensis)、花褶伞(Panaeolus retirugis)、半卵形斑褶菇(Anellaria semiovata)就属于这一类。
一些蘑菇受伤后易变色,如变绿色、变黄色或变蓝色,或菌褶带绿色色泽的种类也应小心,如黄斑蘑菇(Agaricus xanthodermus),受伤处速变金黄色,古巴裸盖伞受伤时菌体会变绿色。这些受伤后氧化变青绿色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有毒的。
以上仅仅是介绍了部分有毒蘑菇,这些知识尚不能代表毒蘑菇的全部,对陌生的蘑菇千万不可采摘食用。
(刘全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