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
返回
植物的自然史
 从海洋而来:藻类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怎样区分原核藻类和真核...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淡水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海洋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藻类是如何进化的?

最进化的藻类是什么?

最大的藻类是什么?

藻类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

为什么海水有时会变红?

是什么植物帮诺贝尔制成...

科学互动:辨别常见的淡...

 登上陆地:蕨类与苔藓

目前被认为最早的陆生植...

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苔藓...

石松类为什么从蕨类中分...

为什么蕨类植物会繁盛一...

蕨类植物有没有高大的乔...

科学互动——构建苔藓微...

 种子的诞生:裸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最早产生种子...

种子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铁树究竟开不开花?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公孙树?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麻黄、百岁兰和买麻藤为...

谁是裸子植物中的“巨人...

科学小实验:观察松树的...

 花影炫色:被子植物

美丽的花儿从哪里来?

果实和种子的区别在哪里?

果实的形成对被子植物有...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巨人...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老寿...

哪一种被子植物开出的花...

哪种被子植物的花序最大?

谁是最毒的被子植物?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独木能成林吗?

橘子生于淮北真的会变为...

春夏季节为什么有人会得...

为什么蝴蝶和蜜蜂喜欢围...

科学互动:分辨美丽的“...

 另类植物:真菌和地衣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

馒头为什么会长毛?

发霉的花生能不能吃?

青霉素是从哪里提取来的?

为什么虫子会变成草?

灵芝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科学小实验:制作蘑菇的...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

为什么大树不宜移植?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要给树挂吊瓶?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红?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含羞草为何会害羞?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

为什么种豆可以肥田?

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有没有会跳舞的植物?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

互动小实验:留住秋叶之美

 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虫...

春天为什么会杨柳絮纷飞?

为什么水稻也怕涝?

金鱼藻为什么淹不死呢?

苍耳果的表面为什么会长...

蝎子草为什么能蜇人?

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

有些植物为什么晚上开花?

花朵为什么大多是黄色或...

卡伐利亚树为何濒临灭绝?

科学互动:寻找大自然中...

 植物的竞争与合作

微甘菊为什么会成为入侵...

植物之间会相生相克吗?

植物与人类
 植物学史话

谁最早进行植物研究的?

什么是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我国古代提取染料的植物...

 驯化与作物起源

何谓五谷杂粮?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马铃薯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小麦是如何起源与传播的?

玉米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谷子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

 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以酸闻名的植物有哪些?

甜味植物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辣椒?

吃苦瓜有什么好处?

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神秘果有什么神秘之处?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橄榄油是从橄榄里榨出来...

为什么吃菠萝时最好先蘸...

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为什...

科学小实验:观察大蒜的...

 植物与本草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

本草中的十八反指的是什...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

用红豆杉木做的杯子喝水...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

壮阳果真的能壮阳吗?

为什么不起眼的野草也能...

有没有“断肠草”?

五味子真的有五种味道吗?

科学互动:这些常见的中...

 植物的文化魅力

何为岁寒三友?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

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花?

宣纸是用哪种植物制成的?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

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科学互动:古诗词中的植...

 人与植物的未来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植...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

转基因作物到底安全不安...

科学互动:哪些行为不利...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可可、咖啡、茶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饮品植物,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饮品选择方面有着各具特色的偏好。

热带地区国家的咖啡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很高,其中拉丁美洲的总栽培面积和产量最高。

非洲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区,多输往西欧和美国。

亚洲是世界著名茶叶产区,亚洲茶文化源于中国。

浪漫浓郁的咖啡

阿拉比卡豆是商业咖啡中重要的一种,人工种植的咖啡树有多个种系,但最主要的有2大种系:阿拉比卡种(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与罗布斯塔种(中粒咖啡Coffea robusta / Coffea canephora)。

它们均属于茜草科咖啡属,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革质,长卵形。

每年3月,枝条就会冒出洁白的花朵,花瓣呈螺旋排列,花心围绕花瓣跳跃,发出阵阵茉莉花的清香。

果实为椭圆形,浆果,成熟的咖啡浆果外形像樱桃,呈鲜红色,果肉甜甜的,内含一对种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咖啡豆(Coffee Beans)。

咖啡树喜欢白天温和不酷热的气温,以及少于两小时的直接日照,耐阴耐寒,但不耐光、不耐旱、不耐病。由于这些特点,咖啡多生长于南北回归线间拥有高山地形的国家。它原产于热带非洲,中国华南、西南有引种栽培。

咖啡作为一种优雅、时尚、高品位的饮料早已风靡全世界,并被人们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

咖啡含有咖啡碱、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蔗糖等九种营养成分,作为饮料,它不仅醇香可口,略苦回甜,而且有兴奋神经、驱除疲劳等作用。

在医学上,咖啡碱可用来作麻醉剂、兴奋剂、利尿剂和强心剂以及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咖啡的果肉富含糖分,可以制糖和制酒精。咖啡花含有香精油,可提取高级香料。

虽然咖啡有很多好处,但是患有高血压、胃病的人或者孕妇不能多喝,而且要避免空腹饮用。切忌不能与茶一同饮用。

刺激兴奋的可可

可可(Theobroma cacao),是梧桐科可可属的乔木,其果实经过发酵及烘焙后可制成可可粉及巧克力。

可可树为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冠繁茂;树皮厚,暗灰褐色;嫩枝褐色,被短柔毛。

叶互生,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全缘,两面均无毛或在叶脉上略有稀疏的星状短柔毛。

聚伞花序簇生于树干或粗枝上。花两性,萼片5枚,粉红色,花冠带黄色。

核果椭圆状卵形,红色或黄色。花几乎全年开放。核果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有纵沟,初为淡绿色,后变为深黄色或近于红色,干燥后为褐色;果皮厚,肉质,干燥后硬如木质。

可可喜生于温暖和湿润的气候和富于有机质的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原产于热带美洲,目前在我国海南和云南南部有栽培,生长良好。

可可树栽培4年后,每年每株产豆荚(蓇葖果)6070枚。采收后,豆(种子)自荚中取出,发酵若干天,经一系列之加工程序,包括干燥、除尘、烘焙及研磨,乃成为浆状,称巧克力浆;再预压榨出可可脂和可可粉,或另加可可脂及其他配料,制成各种巧克力。

可可脂与可可粉主要用作饮料,制造巧克力糖、糕点及冰淇淋等食品。干豆可作病弱者的滋补品与兴奋剂,还可作饮料,就是我们熟知的可可。

可可粉为棕红色,带有可可特殊香味。可可粉除含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可可碱、维生素、铁、钙等。

可可碱对人体具有温和的刺激、兴奋作用,会刺激大脑皮质,消除睡意、增强触觉与思考力以及可调整心脏机能,又有扩张肾脏血管、利尿等作用。

自然清香的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茶(Camellia sinensis)属于山茶科山茶属,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嫩枝无毛。

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

13朵腋生,白色,花瓣56片,阔卵形,每年8月初开花,花期可持续到12月。

蒴果近球形,成熟后开裂,每室有种子12粒,种子棕褐色。

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长;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

中国在石器时代的时候已经有饮茶的习惯了。根据已有的实物证据和文史资料显示,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种植茶叶的习俗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茶叶作为商品于1610年输入欧洲,先是荷兰、葡萄牙,1638年输入英国。1664年输入沙俄,1674年输入美洲。美国威廉·乌克斯著《茶叶全书》中说:“饮茶代酒之习惯,东西方同样重视,唯东方饮茶之风盛行数世纪之后欧洲人才始习饮之。”作为茶叶引种传到世界各地,是在唐宋以后的事,公元729年鉴真东渡时引至日本,828年传朝鲜;1618年到俄国;1780年到印度;1828年传印尼,1834年斯里兰卡;1914年马来西亚。

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茶叶。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制成茶叶后,泡水后饮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

我国常见的茶叶品种有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根据茶的制造方法分类,可以分为不发酵的绿茶、轻发酵的清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以及全发酵的红茶四类。

茶叶中所含的成分很多,将近500种。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多种矿物质。茶叶中的这些成分,对人体防病治病有着重要意义,如可以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等,故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逐渐形成了我们独有的“茶文化”——茶道,泡茶的器皿、水、手法等都有许多讲究。

当然了,注重茶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饮茶的一些禁忌,喝茶的时间最好在饭后,并且孕妇、青少年不宜喝茶,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饮用隔夜茶。本着循环利用的原则,废茶叶可以在很多地方再利用,如驱蚊、帮助花草发育与繁殖、护发以及除异味等,大家可以多尝试一下。

咖啡、可可与茶这世界三大饮料都属含生物碱饮料,对我们人类好处多多。在我们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馈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要科学地饮用,科学地利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王蔼英  和渊)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3
  • 34
  • 35
  • 36
  • 37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