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
返回
植物的自然史
 从海洋而来:藻类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怎样区分原核藻类和真核...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淡水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海洋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藻类是如何进化的?

最进化的藻类是什么?

最大的藻类是什么?

藻类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

为什么海水有时会变红?

是什么植物帮诺贝尔制成...

科学互动:辨别常见的淡...

 登上陆地:蕨类与苔藓

目前被认为最早的陆生植...

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苔藓...

石松类为什么从蕨类中分...

为什么蕨类植物会繁盛一...

蕨类植物有没有高大的乔...

科学互动——构建苔藓微...

 种子的诞生:裸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最早产生种子...

种子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铁树究竟开不开花?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公孙树?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麻黄、百岁兰和买麻藤为...

谁是裸子植物中的“巨人...

科学小实验:观察松树的...

 花影炫色:被子植物

美丽的花儿从哪里来?

果实和种子的区别在哪里?

果实的形成对被子植物有...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巨人...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老寿...

哪一种被子植物开出的花...

哪种被子植物的花序最大?

谁是最毒的被子植物?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独木能成林吗?

橘子生于淮北真的会变为...

春夏季节为什么有人会得...

为什么蝴蝶和蜜蜂喜欢围...

科学互动:分辨美丽的“...

 另类植物:真菌和地衣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

馒头为什么会长毛?

发霉的花生能不能吃?

青霉素是从哪里提取来的?

为什么虫子会变成草?

灵芝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科学小实验:制作蘑菇的...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

为什么大树不宜移植?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要给树挂吊瓶?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红?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含羞草为何会害羞?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

为什么种豆可以肥田?

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有没有会跳舞的植物?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

互动小实验:留住秋叶之美

 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虫...

春天为什么会杨柳絮纷飞?

为什么水稻也怕涝?

金鱼藻为什么淹不死呢?

苍耳果的表面为什么会长...

蝎子草为什么能蜇人?

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

有些植物为什么晚上开花?

花朵为什么大多是黄色或...

卡伐利亚树为何濒临灭绝?

科学互动:寻找大自然中...

 植物的竞争与合作

微甘菊为什么会成为入侵...

植物之间会相生相克吗?

植物与人类
 植物学史话

谁最早进行植物研究的?

什么是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我国古代提取染料的植物...

 驯化与作物起源

何谓五谷杂粮?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马铃薯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小麦是如何起源与传播的?

玉米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谷子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

 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以酸闻名的植物有哪些?

甜味植物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辣椒?

吃苦瓜有什么好处?

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神秘果有什么神秘之处?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橄榄油是从橄榄里榨出来...

为什么吃菠萝时最好先蘸...

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为什...

科学小实验:观察大蒜的...

 植物与本草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

本草中的十八反指的是什...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

用红豆杉木做的杯子喝水...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

壮阳果真的能壮阳吗?

为什么不起眼的野草也能...

有没有“断肠草”?

五味子真的有五种味道吗?

科学互动:这些常见的中...

 植物的文化魅力

何为岁寒三友?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

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花?

宣纸是用哪种植物制成的?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

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科学互动:古诗词中的植...

 人与植物的未来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植...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

转基因作物到底安全不安...

科学互动:哪些行为不利...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分类的?

我国是本草学研究最为深入的国家。在古代,植物学与本草学几乎是同义的。在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9世纪末的两千多年中,我国的本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本草著作达400种以上,目前现存的有278种,如果加上涉及与植物有关的农书、植物专论等不少于1000种,远远超过西方国家。我国古代植物分类学知识主要包含在本草学书籍中,在这些著作中,《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对植物分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它们对植物是如何分类的呢?

《神农本草经》对植物的分类

《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公元前200- 25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本草,也是第一部较有系统记载植物的书。据唐代贾公彦《周礼疏》记述,此书为周代末年子仪所作,有的内容经过后人添改。该书记载了植物254种,主要是按植物内含物、药物性能,归类成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大类:上品无毒,大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可以久服;中品无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如百合、当归、龙眼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品有毒的种类多,能祛邪破积,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这是我国药物学最早的分类法,为历代沿用近1000多年。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是《唐本草》之前的一部重要本草著作,记载植物约730种,它与《神农本草经》不同之处在于把植物首先分为草、木、果、谷、菜等类,然后在每类下再排上、中、下三品,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本草纲目》对植物的分类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1596年出版,是明代著名博物学家和本草学家李时珍(1518-1593)撰写的,共52卷,系统记载了中国历代已记录的和他新记载的植物共1195种,附图1100多幅。《本草纲目》包含有丰富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植物药一类,他把同大类植物唯逐各部,向上归成5部为纲,即草部、木部、谷部、菜部及果部,把植物习性与栽培植物的类别作为其分类的第一级标准;他的第二级划分分30类为目,在草部下,又划分了山草、芳草、隰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等9类;在谷部下,又划分了麻麦稻类、稷粟类、菽豆类、造酿类等4类;在菜部下,又划分了荤辛类、柔滑类、蓏菜类、水菜类、芝栭类等5类;在果部下,又划分了五果类、山果类、夷果类、味类、蓏类、水果类等六类;在木部下,又划分了香木类、乔木类、灌木类、寓木类(即寄生植物)、苞木类(即竹类)、杂木类等6类。在类的下面分成若干种。在植物的命名方面,他对每种植物又以正名为纲,释名(即异名)为目,对一种植物只列出一个名称作正名,各种植物的正名不能相同其下列出若干别名,并注其出处,在书的序例卷中,专列出同物异名一节,澄清了过去存在的名实混乱。

李时珍这样一种以纲挈目的分类排列,真正体现了作者的书名——《本草纲目》的本意。李时珍的植物分类系统,打破了统治中国1000多年的药物上、中、下三品分类体制,结束了植物排列无章、名实难寻的混乱局面,对当时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他的分类系统,是以植物习性与经济用途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实用本草学系统,与依据植物形态特征和植物之间亲缘关系建立的分类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刘全儒)

 

  • 《本草纲目》
  • 《本草纲目》
  • 李时珍
  • 李时珍
  • 上品大枣
  • 上品地黄甘草人参大枣
  • 上品人参
  • 神农本草经
  • 陶弘景
  • 下品巴豆
  • 下品大黄
  • 下品甘遂
  • 下品乌头
  • 中品百合
  • 中品当归
  • 中品黄连
  • 中品龙眼
  • 《本草纲目》
  • 《本草纲目》
  • 李时珍
  • 李时珍
  • 上品大枣
  • 上品地黄甘草人参大枣
  • 上品人参
  • 神农本草经
  • 陶弘景
  • 下品巴豆
  • 下品大黄
  • 下品甘遂
  • 下品乌头
  • 中品百合
  • 中品当归
  • 中品黄连
  • 中品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