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
返回
植物的自然史
 从海洋而来:藻类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怎样区分原核藻类和真核...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淡水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海洋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藻类是如何进化的?

最进化的藻类是什么?

最大的藻类是什么?

藻类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

为什么海水有时会变红?

是什么植物帮诺贝尔制成...

科学互动:辨别常见的淡...

 登上陆地:蕨类与苔藓

目前被认为最早的陆生植...

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苔藓...

石松类为什么从蕨类中分...

为什么蕨类植物会繁盛一...

蕨类植物有没有高大的乔...

科学互动——构建苔藓微...

 种子的诞生:裸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最早产生种子...

种子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铁树究竟开不开花?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公孙树?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麻黄、百岁兰和买麻藤为...

谁是裸子植物中的“巨人...

科学小实验:观察松树的...

 花影炫色:被子植物

美丽的花儿从哪里来?

果实和种子的区别在哪里?

果实的形成对被子植物有...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巨人...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老寿...

哪一种被子植物开出的花...

哪种被子植物的花序最大?

谁是最毒的被子植物?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独木能成林吗?

橘子生于淮北真的会变为...

春夏季节为什么有人会得...

为什么蝴蝶和蜜蜂喜欢围...

科学互动:分辨美丽的“...

 另类植物:真菌和地衣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

馒头为什么会长毛?

发霉的花生能不能吃?

青霉素是从哪里提取来的?

为什么虫子会变成草?

灵芝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科学小实验:制作蘑菇的...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

为什么大树不宜移植?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要给树挂吊瓶?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红?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含羞草为何会害羞?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

为什么种豆可以肥田?

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有没有会跳舞的植物?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

互动小实验:留住秋叶之美

 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虫...

春天为什么会杨柳絮纷飞?

为什么水稻也怕涝?

金鱼藻为什么淹不死呢?

苍耳果的表面为什么会长...

蝎子草为什么能蜇人?

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

有些植物为什么晚上开花?

花朵为什么大多是黄色或...

卡伐利亚树为何濒临灭绝?

科学互动:寻找大自然中...

 植物的竞争与合作

微甘菊为什么会成为入侵...

植物之间会相生相克吗?

植物与人类
 植物学史话

谁最早进行植物研究的?

什么是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我国古代提取染料的植物...

 驯化与作物起源

何谓五谷杂粮?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马铃薯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小麦是如何起源与传播的?

玉米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谷子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

 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以酸闻名的植物有哪些?

甜味植物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辣椒?

吃苦瓜有什么好处?

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神秘果有什么神秘之处?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橄榄油是从橄榄里榨出来...

为什么吃菠萝时最好先蘸...

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为什...

科学小实验:观察大蒜的...

 植物与本草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

本草中的十八反指的是什...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

用红豆杉木做的杯子喝水...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

壮阳果真的能壮阳吗?

为什么不起眼的野草也能...

有没有“断肠草”?

五味子真的有五种味道吗?

科学互动:这些常见的中...

 植物的文化魅力

何为岁寒三友?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

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花?

宣纸是用哪种植物制成的?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

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科学互动:古诗词中的植...

 人与植物的未来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植...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

转基因作物到底安全不安...

科学互动:哪些行为不利...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原始生命的诞生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测定,地球的年龄大约为46亿年,地球形成的初期并没有生命,在原始大气中,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一些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这些物质随着降雨汇入了原始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有机物,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与周围海水隔开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

经过近10亿年的漫长的化学演化阶段,这种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值,原始生命便诞生了,从此开始了生命进化的漫长历程。

最古老的藻类——蓝藻

三十五亿年前的地球,远不如今天看起来那样丰富多彩。在原始海洋中,诞生了一类可以依靠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的生命类型,它们没有复杂的结构,全身上下仅由一个细胞构成,而且细胞的构造简单,缺乏细胞核。这些光合自养生物被我们称之为蓝藻。

在南非的谢巴金矿地层中,发现了一种距今已有34亿年历史的蓝藻化石,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蓝藻化石。

蓝藻的细胞结构

蓝藻又称蓝绿藻,也有人叫蓝细菌,是生物界中的一个门类。蓝藻藻体的形态多种多样,最简单的蓝藻只有1个细胞(如色球藻),有些蓝藻则相互靠合构成群体(如平列藻),还有的则进化为细丝状(如颤藻)。

如果想看清楚每一个蓝藻的细胞结构,我们必须借助高倍的显微镜。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蓝藻细胞,其最外部通常可以见到一层胶质的外鞘,通常具有黏性,起着保护的作用。胶质鞘以内是蓝藻的细胞壁,细胞壁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的聚合物形成,这与我们熟悉的大肠杆菌这一类的细菌完全相同。细胞壁以内就是蓝藻的细胞膜以及膜内所包裹的各种细胞器。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蓝藻得以实现光合作用的片层结构,在这些片层上分布着可以捕获光能的光合色素。细胞的中央被称为核区,在那里聚集着裸露的DNA分子,这也与大多数原核细菌非常类似。我们这种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膜结构将其包裹,进而形成一个清晰明显细胞核的细胞就称为原核细胞,所以,蓝藻属于原核藻类。

奇特的生物固氮功能

蓝藻不仅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还可以能利用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制造氮素化合物。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生物固氮,蓝藻中有150多种属于固氮蓝藻,据估计,地球上的固氮蓝藻每年可从空气中固定纯氮1000万吨左右,相当于5000万吨硫酸铵所含的氮素,可见蓝藻对自然界的巨大贡献。

在所有固氮蓝藻中,最常见的代表是念珠藻和鱼腥藻。念珠藻的藻体多数为不规则球状或片状(如地木耳),有时呈头发丝状(如发菜),外有质地十分坚韧的胶被;成熟的藻体有的直径可达数厘米。

在显微镜下观察,念珠藻的藻丝由单列球形或椭球形细胞排列而成,就像一串念珠,其中有些地方的细胞大一些,称为异型胞,是生物固氮的场所。发菜、地木耳均可食用,为中国传统食品,通常生长在潮湿的土表或岩山上。

鱼腥藻常生长在水中或湿地上,多数浮游生活在水中,另外有极少数的种类生活于的组织间隙,营共生作用,例如在灾蕨类植物满江红(又称红萍)的叶腔中的满江红鱼腥藻。鱼腥藻的细胞结构与念珠藻很相似,但藻丝是裸露的,而念珠藻的藻丝外面有一层胶质包被。

蓝藻能形成水华

蓝藻对自然界和人类有很大的贡献,如发菜、地木耳可食用;很多蓝藻可以生物固氮,我国已经报到的就有30多种;有些蓝藻还可以通过其特殊的酶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氢气就可以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但是,许多蓝藻喜欢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有些蓝藻常在一些湖泊、池塘、水库和河流中过量繁殖,有时会突然大量繁殖,造成在这些水体变色,有时还会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蓝绿色的浮沫,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水华。

水华现象的发生,表明了该水体已经收到了污染,同时,水华还能加剧污染,如造成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使鱼虾等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亡。一些水华蓝藻还会产生藻毒素,可引起水生动物和人、畜中毒,甚至死亡。

此外,水华的发生也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近年来,水花现象在我国各地水体普遍发生,其中最常见的种类是微囊藻属。发生在滇池、巢湖、太湖的严重水华现象,都是以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的水华危害。

(何毅  刘全儒)

  • 颤藻
  • 固氮蓝藻
  • 蓝藻
  • 蓝藻化石
  • 蓝藻能形成水华
  • 平列藻
  • 色球藻
  • 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分子
  • 显微镜下的念珠藻
  • 显微镜下的念珠藻
  • 原始生命的诞生
  • 蓝藻模式图
  • 颤藻
  • 固氮蓝藻
  • 蓝藻
  • 蓝藻化石
  • 蓝藻能形成水华
  • 平列藻
  • 色球藻
  • 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
  • 显微镜下的念珠藻
  • 显微镜下的念珠藻
  • 原始生命的诞生
  • 蓝藻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