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
返回
植物的自然史
 从海洋而来:藻类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怎样区分原核藻类和真核...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淡水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海洋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藻类是如何进化的?

最进化的藻类是什么?

最大的藻类是什么?

藻类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

为什么海水有时会变红?

是什么植物帮诺贝尔制成...

科学互动:辨别常见的淡...

 登上陆地:蕨类与苔藓

目前被认为最早的陆生植...

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苔藓...

石松类为什么从蕨类中分...

为什么蕨类植物会繁盛一...

蕨类植物有没有高大的乔...

科学互动——构建苔藓微...

 种子的诞生:裸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最早产生种子...

种子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铁树究竟开不开花?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公孙树?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麻黄、百岁兰和买麻藤为...

谁是裸子植物中的“巨人...

科学小实验:观察松树的...

 花影炫色:被子植物

美丽的花儿从哪里来?

果实和种子的区别在哪里?

果实的形成对被子植物有...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巨人...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老寿...

哪一种被子植物开出的花...

哪种被子植物的花序最大?

谁是最毒的被子植物?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独木能成林吗?

橘子生于淮北真的会变为...

春夏季节为什么有人会得...

为什么蝴蝶和蜜蜂喜欢围...

科学互动:分辨美丽的“...

 另类植物:真菌和地衣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

馒头为什么会长毛?

发霉的花生能不能吃?

青霉素是从哪里提取来的?

为什么虫子会变成草?

灵芝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科学小实验:制作蘑菇的...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

为什么大树不宜移植?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要给树挂吊瓶?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红?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含羞草为何会害羞?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

为什么种豆可以肥田?

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有没有会跳舞的植物?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

互动小实验:留住秋叶之美

 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虫...

春天为什么会杨柳絮纷飞?

为什么水稻也怕涝?

金鱼藻为什么淹不死呢?

苍耳果的表面为什么会长...

蝎子草为什么能蜇人?

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

有些植物为什么晚上开花?

花朵为什么大多是黄色或...

卡伐利亚树为何濒临灭绝?

科学互动:寻找大自然中...

 植物的竞争与合作

微甘菊为什么会成为入侵...

植物之间会相生相克吗?

植物与人类
 植物学史话

谁最早进行植物研究的?

什么是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我国古代提取染料的植物...

 驯化与作物起源

何谓五谷杂粮?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马铃薯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小麦是如何起源与传播的?

玉米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谷子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

 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以酸闻名的植物有哪些?

甜味植物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辣椒?

吃苦瓜有什么好处?

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神秘果有什么神秘之处?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橄榄油是从橄榄里榨出来...

为什么吃菠萝时最好先蘸...

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为什...

科学小实验:观察大蒜的...

 植物与本草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

本草中的十八反指的是什...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

用红豆杉木做的杯子喝水...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

壮阳果真的能壮阳吗?

为什么不起眼的野草也能...

有没有“断肠草”?

五味子真的有五种味道吗?

科学互动:这些常见的中...

 植物的文化魅力

何为岁寒三友?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

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花?

宣纸是用哪种植物制成的?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

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科学互动:古诗词中的植...

 人与植物的未来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植...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

转基因作物到底安全不安...

科学互动:哪些行为不利...

何为岁寒三友?

自古文人墨客喜爱及物抒情,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坚忍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和傲雪报春的梅花虽然属于不同科属,但是却都具有不畏严寒的品格。

它们在岁寒的冬天生长,历来被古今文人们所仰慕,“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于是被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或者高尚坚韧的人格。同时,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渊远流传。

坚忍不拔的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陈毅元帅的五言诗便是对青松面对大雪不屈不挠,保持高洁的高尚品质。

松因四季常青而一般称之为青松,是松科松属植物的统称,松属植物全世界共有80余种,我国有22种,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为常绿乔木,针形叶25针成一束,着生于退化的短枝顶端,基部包有膜质叶鞘。

雌雄同株,其生殖器官分为雄球花和雌球花两种:雄球花能产生大量花粉,雌球花第二年成熟,在每个木质鳞片之内有2枚种子;种子常有膜质翅,在落地时可被风吹到较远的地方。

就松树的叶形说,松针是大多数人对松树的印象,2针、3针或5针一束常常成为种类划分的依据,如华北的油松、长江流域的马尾松、黄山松、长白美人松均为2针一束,北京公园的白皮松为3针一束,华山松、东北的红松和盆栽的日本五针松为5针一束,而且每根松针的外围都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和一层腊质的外膜,这样就减少了松树身上水分的丧失,也是松树可以在很干燥寒冷的环境下生存的秘诀。

松树对陆生环境适应性极强。它们可以忍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能在裸露的矿质土壤、沙土、火山灰、钙质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红壤的各类土壤中生长,耐干旱、贫瘠,喜阳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锋树种。在温带低海拔山地经常看到有松树组成的单纯林或混交林。

长期以来,松树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来源,大量的采伐导致资源破坏严重,随着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已经全面禁止砍伐天然林,并通过植被恢复和人工造林,使松林的面积有了较大的提高。

松树的观赏价值也是有目共睹的,松树树干挺拔,树冠看起来蓬松而错落有致,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

北京北海、天坛公园、颐和园中的油松、白皮松,树桩盆景中广泛使用的日本五针松,黄山的黄山松、华山的华山松、长白山美人松等,无一不令人叹为观止。

挺拔多姿的翠竹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扬首望青天,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钱樟明的《咏竹》词便是对挺拔多姿的翠竹的真实写照。

竹泛指禾本科竹亚科一类特殊的植物,全世界约有70多属1200多种,我国有37500余种。它们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像四川,湖南,浙江等。

竹的地下茎(俗称竹鞭)是横着生长的,中间稍空,也有节并且多而密,在节上长着许多须根和芽。一些芽发育成为竹笋,钻出地面长成竹子,另一些芽并不长出地面,而是横着生长,发育成新的地下茎。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地生长。

秋冬时,竹芽还没有长出地面,这时挖出来就叫冬笋;春天,竹笋长出地面就叫春笋。冬笋和春笋都是中国菜品里常见的食物。

竹叶呈狭披针形,质薄而较脆,先端渐尖,基部形成一柄与叶鞘相连。

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由于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竹子常和其他树种一起组成混交林,而且处于主林层之下,当上层林木砍伐后,竹子以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很快恢复成次生竹林。北方常见的竹子有早园竹、斑竹、刚竹、毛竹、黄槽竹等。

竹子是重要的木质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经常进入寻常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箫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得文人青睐。另外,竹子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利水益气,清热解毒。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傲雪报春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代王安石的《梅花》让人一直传颂至今。

梅花是蔷薇科李属梅亚属的落叶乔木,树高可达5~6米。树冠开展,树干褐紫色或淡灰色。

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单叶互生,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近顶端有2腺体;具托叶,常早落。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先于叶开放;核果近球形,果核有蜂窝状小孔穴。

我国是梅花的世界野生分布中心,西南地区是梅花的原产地,也是梅花的世界栽培中心。梅花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日本和朝鲜也有引种栽培。

梅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梅树在-10-25℃的寒冷环境下,仍然能够生长。而适合梅花开放的温度,是-5-7℃,所以在寒冷的冬春季,梅花依然可以傲然开放。

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掠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梅,独天下而春,作为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冬日中漫天飞雪之际,唯有松、竹不凋,梅花耐寒绽放,象征坚强不屈青春常在的松、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竹和笑傲严寒芳香宜人的梅,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榜样。

(王蔼英    渊)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