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绿潮的石莼和浒苔
走在海边,很容易见到一种被海浪带到脚边的绿色片状藻类,这便是石莼。
石莼的叶片体由两层细胞构成,高10~40厘米,鲜绿色,基部以固着器固着于岩石上,它们生长在海湾内潮间带。
莼在我国分布很广,从南到北沿海地区均有生长。石莼可供食用,也可入药,具石有利尿的功效。
石莼还有一个更加著名的兄弟名叫浒苔,与石莼同属绿藻门的同一个科石莼科,浒苔的藻体管状中空且具有分支,体长可长达1米。藻体的管状部分由单层细胞组成,基部细胞生出假根丝,向下形成固着器。
浒苔令人关注主要是由于其爆发式生长的能力,当温度和营养合适的条件下,浒苔会大量繁殖,对海洋生态造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黄海上的浒苔多次爆发,大量的浒苔密布于海面,形成了非常壮观的绿潮,这时,大量的浒苔漂浮聚集到岸边,阻塞航道,同时浒苔大量堆积后腐烂繁殖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并散发出恶臭气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威胁沿海渔业、旅游业发展。当地政府不得不征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清理。
构成海底森林的马尾藻
在我国的近海岩岸中,生长着一类大型的褐藻,它们便是马尾藻。
马尾藻的藻体大型,可以区分出固着器、主干、分枝、藻叶以及气囊几个部分,看上去像是有了茎、叶的分化。通过固着器将其牢牢地固着在岩石上。其主干圆柱状,长短不一,向四周辐射分枝;分枝扁平或圆柱形;藻叶扁平;气囊单独生长,圆形、倒卵形或长圆形。有了气囊可增加藻体在海水中的浮力。
马尾藻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暖水和温水海域,特别是印度—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亚。我国有60多种。广东、广西及海南沿海分布最多。生长在低潮带石沼中或潮下带2~3米水深处的岩石上。我国常见的有海蒿子、海黍子、鼠尾藻等,这些大型藻类构成所谓的海底森林,为鱼虾贝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它们也是提取褐藻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
提取琼脂的石花菜
每当大潮退去,在海滩的岩礁上可看到一个一个的小礁池,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种红色的海藻,一般高20~30厘米,紫红色或深红色,主枝扁圆柱形,软骨质,多呈羽状分枝。用手拉扯,感觉比较坚实。
这就是石花菜,是红藻的一种。为多年生海洋藻类。藻体直立,多分枝,下部有假根状固着器附在浅海海底的岩石上。石花菜可供食用,也是提炼琼脂的主要原料。琼脂可用来制作冷食、果冻或微生物的培养基。
在礁池周围的岩石上,还可以看到多种红藻,如珊瑚藻,藻体灰红色,高约5厘米,主枝分节明显,对生分枝2~3次。
蜈蚣藻,藻体紫红色,膜质,丛生,主枝明显,扁平,具多数羽状分枝,分枝对生或互生,用手摸感到很黏滑。
(何毅 刘全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