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
返回
植物的自然史
 从海洋而来:藻类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怎样区分原核藻类和真核...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淡水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海洋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藻类是如何进化的?

最进化的藻类是什么?

最大的藻类是什么?

藻类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

为什么海水有时会变红?

是什么植物帮诺贝尔制成...

科学互动:辨别常见的淡...

 登上陆地:蕨类与苔藓

目前被认为最早的陆生植...

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苔藓...

石松类为什么从蕨类中分...

为什么蕨类植物会繁盛一...

蕨类植物有没有高大的乔...

科学互动——构建苔藓微...

 种子的诞生:裸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最早产生种子...

种子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铁树究竟开不开花?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公孙树?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麻黄、百岁兰和买麻藤为...

谁是裸子植物中的“巨人...

科学小实验:观察松树的...

 花影炫色:被子植物

美丽的花儿从哪里来?

果实和种子的区别在哪里?

果实的形成对被子植物有...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巨人...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老寿...

哪一种被子植物开出的花...

哪种被子植物的花序最大?

谁是最毒的被子植物?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独木能成林吗?

橘子生于淮北真的会变为...

春夏季节为什么有人会得...

为什么蝴蝶和蜜蜂喜欢围...

科学互动:分辨美丽的“...

 另类植物:真菌和地衣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

馒头为什么会长毛?

发霉的花生能不能吃?

青霉素是从哪里提取来的?

为什么虫子会变成草?

灵芝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科学小实验:制作蘑菇的...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

为什么大树不宜移植?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要给树挂吊瓶?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红?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含羞草为何会害羞?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

为什么种豆可以肥田?

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有没有会跳舞的植物?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

互动小实验:留住秋叶之美

 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虫...

春天为什么会杨柳絮纷飞?

为什么水稻也怕涝?

金鱼藻为什么淹不死呢?

苍耳果的表面为什么会长...

蝎子草为什么能蜇人?

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

有些植物为什么晚上开花?

花朵为什么大多是黄色或...

卡伐利亚树为何濒临灭绝?

科学互动:寻找大自然中...

 植物的竞争与合作

微甘菊为什么会成为入侵...

植物之间会相生相克吗?

植物与人类
 植物学史话

谁最早进行植物研究的?

什么是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我国古代提取染料的植物...

 驯化与作物起源

何谓五谷杂粮?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马铃薯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小麦是如何起源与传播的?

玉米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谷子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

 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以酸闻名的植物有哪些?

甜味植物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辣椒?

吃苦瓜有什么好处?

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神秘果有什么神秘之处?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橄榄油是从橄榄里榨出来...

为什么吃菠萝时最好先蘸...

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为什...

科学小实验:观察大蒜的...

 植物与本草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

本草中的十八反指的是什...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

用红豆杉木做的杯子喝水...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

壮阳果真的能壮阳吗?

为什么不起眼的野草也能...

有没有“断肠草”?

五味子真的有五种味道吗?

科学互动:这些常见的中...

 植物的文化魅力

何为岁寒三友?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

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花?

宣纸是用哪种植物制成的?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

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科学互动:古诗词中的植...

 人与植物的未来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植...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

转基因作物到底安全不安...

科学互动:哪些行为不利...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什么?

石头上的彩色斑点是什么

在自然界,从两极到赤道,从高山到深谷,无论是在茫茫戈壁,还是在浩瀚冰川,如果你仔细观察,总能够在裸岩、石缝中看到一些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斑块,这就是自然界中最顽强的生命——地衣。

独特的共生结构

严格来说,地衣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生物,而是由真菌和一些藻类共生形成的互惠共生体。

在长期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地衣的真菌均为特化的真菌。在二者互惠关系中,真菌包裹藻类细胞,并决定地衣的形态。真菌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给藻类,而藻类利用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为自身和真菌提供营养。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如果将藻类和真菌分离培养,藻类可以单独生存,而真菌会很快死亡,体现出这些特化的真菌对藻体的依赖性。因此,有学者提出,地衣应该属于真菌的一个特化类群。

地衣的形态

地衣的形态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壳状地衣呈皮壳状,紧贴在岩石、树皮和土表等基质上,如果用手去摘,你会发现它们很难从基质上采下,因为它们的菌丝可以紧紧扎入岩石。

叶状地衣顾名思义呈叶片状,这种地衣依靠菌丝形成的假根固定在基质上,而枝状地衣呈树枝状或须根状,常着生于树皮上,如石蕊和松萝,其中松萝就是我国名贵珍稀保护动物金丝猴最主要的食物。

那么,为什么地衣可以生长在光秃秃的石壁呢?在它的周围见不到一丝土壤的痕迹,它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顽强生存的绝技

这需要从地衣的结构说起,以叶状地衣为例,如果我们将其叶状体做垂直切面,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在下皮层存在有许多菌丝集束形成的假根,这种类型的地衣被称为异层地衣,另外一些地衣的藻类细胞和真菌菌丝混合交织在一起,不明显分层,又被称为同层地衣。

绝大多数的地衣都属于异层地衣,这些地衣的菌丝可以分泌一种名为地衣酸的酸性物质,其酸性足以溶解岩石,帮助其牢牢扎入石缝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真是由于地衣的这种特性,使得它们可以加速裸岩风化,并逐渐形成土壤。

地衣的顽强生命力在岩石的生物分化与原始土壤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地衣一向有“拓荒者”、“先锋植物”的称号。从根本上可以说,没有地衣就没有土壤和其他高级生物。

“娇气”的一面

地衣一方面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对大气污染又特别敏感。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地衣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甚至能在极为严酷、没有树木花草的南极大陆发现地衣成为那里的优势生物并明显占统治地位,而在受空气污染的城市和某些它们却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由于地衣对空气污染的敏感,它们也成为监测大气污染的一类重要指示生物。

地衣能为我们做什么

自然界中的地衣扮演着吃苦耐劳的开拓者的角色,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许多有用的产品。地衣及其地衣物质与人类健康有密切关系。比如地衣多糖有很高的抗癌活性。50%以上的地衣具有抗菌活性物质而成为抗生素来源之一。某些地衣还可直接用来作为草药和健身饮料添加物,比如在秦岭太白山地区,当地的山民就会采集一种称为“太白茶”的地衣用于冲泡饮用。此外,从某些地衣中还可提取香料和石蕊试剂等化工产品。

(何  毅)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