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
返回
植物的自然史
 从海洋而来:藻类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怎样区分原核藻类和真核...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淡水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海洋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藻类是如何进化的?

最进化的藻类是什么?

最大的藻类是什么?

藻类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

为什么海水有时会变红?

是什么植物帮诺贝尔制成...

科学互动:辨别常见的淡...

 登上陆地:蕨类与苔藓

目前被认为最早的陆生植...

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苔藓...

石松类为什么从蕨类中分...

为什么蕨类植物会繁盛一...

蕨类植物有没有高大的乔...

科学互动——构建苔藓微...

 种子的诞生:裸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最早产生种子...

种子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铁树究竟开不开花?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公孙树?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麻黄、百岁兰和买麻藤为...

谁是裸子植物中的“巨人...

科学小实验:观察松树的...

 花影炫色:被子植物

美丽的花儿从哪里来?

果实和种子的区别在哪里?

果实的形成对被子植物有...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巨人...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老寿...

哪一种被子植物开出的花...

哪种被子植物的花序最大?

谁是最毒的被子植物?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独木能成林吗?

橘子生于淮北真的会变为...

春夏季节为什么有人会得...

为什么蝴蝶和蜜蜂喜欢围...

科学互动:分辨美丽的“...

 另类植物:真菌和地衣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

馒头为什么会长毛?

发霉的花生能不能吃?

青霉素是从哪里提取来的?

为什么虫子会变成草?

灵芝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科学小实验:制作蘑菇的...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

为什么大树不宜移植?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要给树挂吊瓶?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红?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含羞草为何会害羞?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

为什么种豆可以肥田?

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有没有会跳舞的植物?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

互动小实验:留住秋叶之美

 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虫...

春天为什么会杨柳絮纷飞?

为什么水稻也怕涝?

金鱼藻为什么淹不死呢?

苍耳果的表面为什么会长...

蝎子草为什么能蜇人?

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

有些植物为什么晚上开花?

花朵为什么大多是黄色或...

卡伐利亚树为何濒临灭绝?

科学互动:寻找大自然中...

 植物的竞争与合作

微甘菊为什么会成为入侵...

植物之间会相生相克吗?

植物与人类
 植物学史话

谁最早进行植物研究的?

什么是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我国古代提取染料的植物...

 驯化与作物起源

何谓五谷杂粮?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马铃薯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小麦是如何起源与传播的?

玉米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谷子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

 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以酸闻名的植物有哪些?

甜味植物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辣椒?

吃苦瓜有什么好处?

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神秘果有什么神秘之处?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橄榄油是从橄榄里榨出来...

为什么吃菠萝时最好先蘸...

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为什...

科学小实验:观察大蒜的...

 植物与本草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

本草中的十八反指的是什...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

用红豆杉木做的杯子喝水...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

壮阳果真的能壮阳吗?

为什么不起眼的野草也能...

有没有“断肠草”?

五味子真的有五种味道吗?

科学互动:这些常见的中...

 植物的文化魅力

何为岁寒三友?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

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花?

宣纸是用哪种植物制成的?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

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科学互动:古诗词中的植...

 人与植物的未来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植...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

转基因作物到底安全不安...

科学互动:哪些行为不利...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无论是蔬菜摊还是水果摊,你总会发现西红柿的踪影。在家中的厨房还是在饭店也都会见到用西红柿炒出的美味菜肴。

但你是否知道,在很久以前西红柿被认为是有毒的植物,只能用来观赏,那它又是怎样走上餐桌的呢?

原产地和外形特征

西红柿又名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也有人称为“洋柿子”,属茄科茄属的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现作为食用蔬果已被全球性种植,在中国南北各地广泛栽培。

体高0.62米,全体生黏质腺毛,有强烈气味。茎易倒伏,栽种时需要绑扶。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小叶极不规则,大小不等,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裂片。花萼辐状,裂片披针形,果时宿存;花冠辐状,黄色。

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表面光滑,橘黄色或鲜红色,肉质而多汁液,大小因品种而异。

坎坷的食用历史

番茄最早生长于南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是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浆果。因为果实色彩娇艳鲜红,当地人怀疑它有剧毒,称之为“狼桃”,以警告他人不可食用,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观赏植物来对待。

据记载,16世纪,英国有位名叫俄罗达拉的公爵到南美洲旅游,第一次看到这种色艳形美的小果子便爱上了它,于是如获至宝一般将它带回英国,作为爱情的礼物献给了情人伊丽莎白女王,种植在英王的御花园中以表达爱意,被当作珍贵的鉴赏植物,“爱情果”也就从此广为流传了。

过了一代又一代,虽称为“爱情果”却仍没有人敢吃番茄。直到17世纪,一位法国画家面对番茄这样美丽可爱而“有毒”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觉得酸中有甜、甜中有酸。

然而,躺到床上等死的他居然没事,于是“番茄无毒可以食用”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世界。

到了18世纪,意大利厨师用番茄做成佳肴,色艳、味美,客人赞不绝口,番茄便成功地走上了餐桌。

传入中国的时间

一般认为西红柿传入中国的时间为明朝,第一个记载西红柿的文献见于明赵函的《植品》(1617),赵函在书中提到,西红柿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1621年王象晋的《群芳谱》又再次肯定了西红柿的来源,以后的人们都笃信不疑。

一直到19837月中旬前后,在成都北郊凤凰山发掘的西汉古墓里,发现了稻粒、果品等食物遗存。为了保持一定的湿度,发掘者在藤竹器上盖上了一张湿布,一起运到文物保管所的仓库里保存起来。十多天以后,人们竟发现竹笥藤笥的内外都有植物的嫩芽长出来。后经四川省农科院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研究所的专家将发芽后的种子栽培观察研究,7个月以后,栽培的植物开花结果,经鉴定是西红柿!进一步研究发现此种西红柿的生长规律和现代西红柿不同:它能够插枝成长结果;还能够在寒冬腊月里开花结果。

最终考古学家确定在2100年前的西汉,墓主已经用这种小西红柿作为蔬菜或水果食用,而且专家们进一步得出结论,西汉小西红柿已经具有栽培的特征。这样,西红柿的食用和栽培的历史一下子被提前了1700年。

西汉西红柿的发现,不仅为中国蔬菜栽培史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告诉世人: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是咱中国人。

究竟在西汉时期西红柿是如何传到我国的?后来为什么食用与栽培西红柿的传统被中断了? 西汉时期西红柿的种子还能萌发吗?会不会种子是明代以后的盗墓者遗留?或者是在发掘古墓的过程中不小心带进了野生型西红柿的种子?

所有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西红柿是水果还是蔬菜

    相传在1895年,英国商人从西印度群岛运来一批西红柿。按美国当时的法律,输入水果是免交进口税的,而进口蔬菜则必须缴纳10%的关税。纽约港的关税官认定西红柿是蔬菜,因为它要经过厨房厨师烹制,才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商人则认为应属水果,因为它有丰富的果汁,又可以生食,形状色泽也都应属于水果范畴。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最后只好把它作为被告,送进美国高等法院,接受审判。

经过审理,法院一致判决:“正象黄瓜、大豆和豌豆一样,西红柿是一种蔓生的果实。在人们通常的谈论中总是把它和种植在菜园中的马铃薯、胡萝卜等一样作为饭菜用;无论是生吃还是熟食,它总是同饭后才食用的水果不一样。”从此,西红柿法定为蔬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第一佳肴。

西红柿的营养价值

    番茄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具有止血、降压、利尿、健胃消食、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的药用功效,还有减肥瘦身、消除疲劳、增进食欲、提高对蛋白质的消化、减少胃胀食积等功效。爱美的女生可以多食用番茄,因为番茄中就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自由基对皮肤的破坏,具有明显的美容美白抗皱的效果。

西红柿食用的注意事项

完全成熟的西红柿是无毒的,而且还有很多营养成分。但是未成熟的西红柿也就是发绿的西红柿,它们含有一种特殊的有毒物质——番茄碱,食用过多会引起食物中毒。另外在烹饪过程中,要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因番茄红素遇光、热和氧气容易分解,会失去保健作用。

(王蔼英   刘全儒)

  • 4
  • 5
  • 6
  • 7
  • 8
  • 9
  • 11
  • 16
  • 4
  • 5
  • 6
  • 7
  • 8
  • 9
  • 11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