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许多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常见的如松树、桃树等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呢?
什么是种子
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结构,它是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后,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结构。成熟的种子具有种皮、胚和胚乳等结构。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萌发后长成新的个体;胚乳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而种皮可以保护胚并且在种子萌发时为其吸收水分。
什么是种子植物
根据能否产生种子繁殖特点,我们把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它们都不结种子,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是植物体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所产生的具有生殖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不经两性的结合便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种子植物在生活史过程中可以产生种子,种子的形成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
种子植物演化简史
在植物的演化史中,孢子植物的出现先于种子植物。在约35亿年前到4亿年前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从15亿年前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4亿年前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苔藓植物是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出现的。至二叠纪约1.6亿年间,裸蕨演化出来的蕨类植物成为当时陆生植物的主角。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约1.4亿年,许多蕨类植物由于不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化,大都相继绝灭,陆生植被的主角则由裸子植物取代。最原始的裸子植物也是由裸蕨类演化而来。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被子植物是从白垩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植物类群,并取代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
最早的种子植物——种子蕨
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化石时发现,一类植物既有蕨类植物性状,又有裸子植物性状;茎和根中有像真蕨一样的维管束,又有像典型的裸子植物苏铁一样的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等。生殖叶上的花粉囊和种子说明这种植物以种子进行繁殖。然而,在已发现的此类植物中,只有少数种子中有胚,多数只有胚珠;同时在胚珠的花粉室中,只有花粉粒,没有花粉管。
它们的植株不大,多数为倚生或攀援的藤本植物,也有一部分呈灌木状或树蕨状,有少部分是高可达10米的乔木。它们的绝大部分有真蕨植物一样的大型羽状复叶,但叶的表面角质层较真蕨类厚。
根据此类植物的过渡特征,它们被形象地命名为种子蕨,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裸子植物亚门中一个古老而原始的纲,被认为是最早的能产生种子的植物类群。这一类群已灭绝的古代裸子植物,始见于晚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极为兴盛,到中生世逐渐衰退,到后来于白垩纪灭绝。
(赵欣怡 刘全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