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藻类的分门别类
真核藻类为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自养真核植物的统称。真核藻类在形态上包括单细胞、各式群体、丝状体、叶状体、管状体等。大小从几微米到几米(如海带),甚至几十米(如巨藻);它们的结构简单,无明显组织分化。
不具有细胞壁的隐藻和裸藻
隐藻门的种类均为单细胞,前端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多数种类具有2条等长的鞭毛,鞭毛自腹侧前端伸出或生于侧面,能运动。
隐藻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等以及藻胆素。隐藻藻体颜色多为黄绿色,黄褐色,也有蓝绿色、绿色或红色的。多分布于淡水,常见的如隐藻。裸藻门大多为单细胞,具1条或2条鞭毛,从前端伸出,能运动。因不具有细胞壁,身体可变形。身体前端一侧还有一个有感光功能的眼点。
多数种类含有与绿藻门相似的质体,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b,β-胡萝卜素等,藻体颜色多为绿色。分布较广,多产于淡水,少数产于咸水和半咸水,极少数生长在潮湿土壤上或冰雪中,也有寄生或附生的种类。全世界约40属,1000多种。常见的如裸藻和扁裸藻。
与陆生植物最为近缘的绿藻和轮藻
绿藻和轮藻是与现今大部分陆生植物最为近缘的类群,它们共有9000多种,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
有些种类仅为单细胞,如衣藻;有些种类为丝状体,如水绵;也有一些种类为多细胞的叶状体,如石莼。但它们都有与陆地植物共同的一些特征,如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光合色素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等等。一些种类的营养体和大多数种类的孢子还同时具有游动的鞭毛,类似的结构在苔藓植物中仍然能够见到。
轮藻门过去曾隶属于绿藻门,因为具藻体独特的轮生分枝方式,生殖结构有不育细胞等特殊性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门。
生活在海水中的红藻和褐藻
红藻门约6000多种,它们大多数生活在海洋环境和热带水域,除了极少数种类为单细胞外,绝大多数均为多细胞的藻体,并通常附生于岩石上生活。
它们的细胞壁往往由纤维素和藻胶构成,藻胶的存在使得很多红藻可以作为提取琼胶的重要原料。
红藻体内含有藻红素,这是一种同叶绿素结构颇为类似的捕光色素,可以吸收570nm左右的短波光,这使得大多数红藻的藻体都呈现出红褐色或紫色。
同时由于这种短波光可以穿透海水到达较深的地方,红藻得以在水下较为黑暗的地方生活得很好。
红藻中有相当多的种类具有经济价值,比如紫菜可以供食用,江蓠、石花菜可以提取琼胶等。
褐藻也是一类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藻类。目前人们发现并描述的褐藻约有2000多种,生活在海洋之中,其中有一些种类在较冷的区域分布显著。褐藻均为多细胞,形态上通常为丝状或叶状,有些种类甚至出现了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褐藻家庭中不乏体型庞大的种类,例如我国沿海的马尾藻,其体长可以长到数十米,大量繁殖时可以在海洋中形成浩浩荡荡的海洋森林。
褐藻的细胞结构与红藻类似,但其含有特有的墨角藻黄素,这使得它们多为黄褐色。最常见的褐藻就是日常食用的海带和裙带菜。
浮游藻类的主要构成者:硅藻、黄藻、金藻、甲藻
硅藻门的种类是所有真核藻类中最多的,大约有11000多种。硅藻最与众不同的是其细胞结构及分裂的方式,硅藻的细胞壁是由两片硅质的半片上下套合形成的,中间留有壳缝。硅藻土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的来源就是这两片硅质的细胞壁,硅藻也由此得名。
硅藻壳面的不同花纹是区分硅藻种类的重要特征,有些花纹在壳面呈辐射对称,如圆筛藻;有些两侧对称,如羽纹硅藻。硅藻在淡水和海水中均广泛分布。
黄藻和金藻与硅藻亲缘关系最近,它们都具有细胞壁、细胞壁都由两个套合的半片组成、硅质化的细胞壁、运动细胞都有同类型的鞭毛等相似的特征,区别在于光合器官颜色不同。黄藻仅产于淡水,常见的如无隔藻;而金藻淡水和海水均有,如锥囊藻。
甲藻绝大多数为单细胞,细胞壁是由多边形的板片排列而成,板片的数目以及排列方式不同,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大多有一横沟以及和横沟相垂直的一个纵沟,每个沟中各有1条鞭毛。甲藻分布范围很广,淡水、半咸水、海水中都有,为主要的浮游藻类之一。常见的种类有多甲藻和角甲藻。
(何毅 刘全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