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
返回
植物的自然史
 从海洋而来:藻类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怎样区分原核藻类和真核...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淡水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海洋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藻类是如何进化的?

最进化的藻类是什么?

最大的藻类是什么?

藻类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

为什么海水有时会变红?

是什么植物帮诺贝尔制成...

科学互动:辨别常见的淡...

 登上陆地:蕨类与苔藓

目前被认为最早的陆生植...

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苔藓...

石松类为什么从蕨类中分...

为什么蕨类植物会繁盛一...

蕨类植物有没有高大的乔...

科学互动——构建苔藓微...

 种子的诞生:裸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最早产生种子...

种子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铁树究竟开不开花?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公孙树?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麻黄、百岁兰和买麻藤为...

谁是裸子植物中的“巨人...

科学小实验:观察松树的...

 花影炫色:被子植物

美丽的花儿从哪里来?

果实和种子的区别在哪里?

果实的形成对被子植物有...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巨人...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老寿...

哪一种被子植物开出的花...

哪种被子植物的花序最大?

谁是最毒的被子植物?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独木能成林吗?

橘子生于淮北真的会变为...

春夏季节为什么有人会得...

为什么蝴蝶和蜜蜂喜欢围...

科学互动:分辨美丽的“...

 另类植物:真菌和地衣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

馒头为什么会长毛?

发霉的花生能不能吃?

青霉素是从哪里提取来的?

为什么虫子会变成草?

灵芝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科学小实验:制作蘑菇的...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

为什么大树不宜移植?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要给树挂吊瓶?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红?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含羞草为何会害羞?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

为什么种豆可以肥田?

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有没有会跳舞的植物?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

互动小实验:留住秋叶之美

 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虫...

春天为什么会杨柳絮纷飞?

为什么水稻也怕涝?

金鱼藻为什么淹不死呢?

苍耳果的表面为什么会长...

蝎子草为什么能蜇人?

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

有些植物为什么晚上开花?

花朵为什么大多是黄色或...

卡伐利亚树为何濒临灭绝?

科学互动:寻找大自然中...

 植物的竞争与合作

微甘菊为什么会成为入侵...

植物之间会相生相克吗?

植物与人类
 植物学史话

谁最早进行植物研究的?

什么是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我国古代提取染料的植物...

 驯化与作物起源

何谓五谷杂粮?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马铃薯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小麦是如何起源与传播的?

玉米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谷子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

 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以酸闻名的植物有哪些?

甜味植物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辣椒?

吃苦瓜有什么好处?

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神秘果有什么神秘之处?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橄榄油是从橄榄里榨出来...

为什么吃菠萝时最好先蘸...

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为什...

科学小实验:观察大蒜的...

 植物与本草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

本草中的十八反指的是什...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

用红豆杉木做的杯子喝水...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

壮阳果真的能壮阳吗?

为什么不起眼的野草也能...

有没有“断肠草”?

五味子真的有五种味道吗?

科学互动:这些常见的中...

 植物的文化魅力

何为岁寒三友?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

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花?

宣纸是用哪种植物制成的?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

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科学互动:古诗词中的植...

 人与植物的未来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植...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

转基因作物到底安全不安...

科学互动:哪些行为不利...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真核藻类的分门别类

真核藻类为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自养真核植物的统称。真核藻类在形态上包括单细胞、各式群体、丝状体、叶状体、管状体等。大小从几微米到几米(如海带),甚至几十米(如巨藻);它们的结构简单,无明显组织分化。

不具有细胞壁的隐藻和裸藻

隐藻门的种类均为单细胞,前端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多数种类具有2条等长的鞭毛,鞭毛自腹侧前端伸出或生于侧面,能运动。

隐藻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等以及藻胆素。隐藻藻体颜色多为黄绿色,黄褐色,也有蓝绿色、绿色或红色的。多分布于淡水,常见的如隐藻。裸藻门大多为单细胞,具1条或2条鞭毛,从前端伸出,能运动。因不具有细胞壁,身体可变形。身体前端一侧还有一个有感光功能的眼点。

多数种类含有与绿藻门相似的质体,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b,β-胡萝卜素等,藻体颜色多为绿色。分布较广,多产于淡水,少数产于咸水和半咸水,极少数生长在潮湿土壤上或冰雪中,也有寄生或附生的种类。全世界约40属,1000多种。常见的如裸藻和扁裸藻。

与陆生植物最为近缘的绿藻和轮藻

绿藻和轮藻是与现今大部分陆生植物最为近缘的类群,它们共有9000多种,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

有些种类仅为单细胞,如衣藻;有些种类为丝状体,如水绵;也有一些种类为多细胞的叶状体,如石莼。但它们都有与陆地植物共同的一些特征,如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光合色素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等等。一些种类的营养体和大多数种类的孢子还同时具有游动的鞭毛,类似的结构在苔藓植物中仍然能够见到。

轮藻门过去曾隶属于绿藻门,因为具藻体独特的轮生分枝方式,生殖结构有不育细胞等特殊性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门。

生活在海水中的红藻和褐藻

红藻门约6000多种,它们大多数生活在海洋环境和热带水域,除了极少数种类为单细胞外,绝大多数均为多细胞的藻体,并通常附生于岩石上生活。

它们的细胞壁往往由纤维素和藻胶构成,藻胶的存在使得很多红藻可以作为提取琼胶的重要原料。

红藻体内含有藻红素,这是一种同叶绿素结构颇为类似的捕光色素,可以吸收570nm左右的短波光,这使得大多数红藻的藻体都呈现出红褐色或紫色。

同时由于这种短波光可以穿透海水到达较深的地方,红藻得以在水下较为黑暗的地方生活得很好。

红藻中有相当多的种类具有经济价值,比如紫菜可以供食用,江蓠、石花菜可以提取琼胶等。

褐藻也是一类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藻类。目前人们发现并描述的褐藻约有2000多种,生活在海洋之中,其中有一些种类在较冷的区域分布显著。褐藻均为多细胞,形态上通常为丝状或叶状,有些种类甚至出现了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褐藻家庭中不乏体型庞大的种类,例如我国沿海的马尾藻,其体长可以长到数十米,大量繁殖时可以在海洋中形成浩浩荡荡的海洋森林。

褐藻的细胞结构与红藻类似,但其含有特有的墨角藻黄素,这使得它们多为黄褐色。最常见的褐藻就是日常食用的海带和裙带菜。

浮游藻类的主要构成者:硅藻、黄藻、金藻、甲藻

硅藻门的种类是所有真核藻类中最多的,大约有11000多种。硅藻最与众不同的是其细胞结构及分裂的方式,硅藻的细胞壁是由两片硅质的半片上下套合形成的,中间留有壳缝。硅藻土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的来源就是这两片硅质的细胞壁,硅藻也由此得名。

硅藻壳面的不同花纹是区分硅藻种类的重要特征,有些花纹在壳面呈辐射对称,如圆筛藻;有些两侧对称,如羽纹硅藻。硅藻在淡水和海水中均广泛分布。

黄藻和金藻与硅藻亲缘关系最近,它们都具有细胞壁、细胞壁都由两个套合的半片组成、硅质化的细胞壁、运动细胞都有同类型的鞭毛等相似的特征,区别在于光合器官颜色不同。黄藻仅产于淡水,常见的如无隔藻;而金藻淡水和海水均有,如锥囊藻。

甲藻绝大多数为单细胞,细胞壁是由多边形的板片排列而成,板片的数目以及排列方式不同,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大多有一横沟以及和横沟相垂直的一个纵沟,每个沟中各有1条鞭毛。甲藻分布范围很广,淡水、半咸水、海水中都有,为主要的浮游藻类之一。常见的种类有多甲藻和角甲藻。

(何毅 刘全儒)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