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
返回
植物的自然史
 从海洋而来:藻类

最古老的藻类是什么?

怎样区分原核藻类和真核...

真核藻类有哪些主要类群?

淡水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海洋中生活的藻类主要有...

藻类是如何进化的?

最进化的藻类是什么?

最大的藻类是什么?

藻类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

为什么海水有时会变红?

是什么植物帮诺贝尔制成...

科学互动:辨别常见的淡...

 登上陆地:蕨类与苔藓

目前被认为最早的陆生植...

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苔藓...

石松类为什么从蕨类中分...

为什么蕨类植物会繁盛一...

蕨类植物有没有高大的乔...

科学互动——构建苔藓微...

 种子的诞生:裸子植物

目前已知的最早产生种子...

种子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铁树究竟开不开花?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公孙树?

水杉是怎么发现的?

麻黄、百岁兰和买麻藤为...

谁是裸子植物中的“巨人...

科学小实验:观察松树的...

 花影炫色:被子植物

美丽的花儿从哪里来?

果实和种子的区别在哪里?

果实的形成对被子植物有...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巨人...

谁是被子植物中的“老寿...

哪一种被子植物开出的花...

哪种被子植物的花序最大?

谁是最毒的被子植物?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独木能成林吗?

橘子生于淮北真的会变为...

春夏季节为什么有人会得...

为什么蝴蝶和蜜蜂喜欢围...

科学互动:分辨美丽的“...

 另类植物:真菌和地衣

山区岩石上的彩色斑点是...

馒头为什么会长毛?

发霉的花生能不能吃?

青霉素是从哪里提取来的?

为什么虫子会变成草?

灵芝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吗?

毒蘑菇容易区分吗?

科学小实验:制作蘑菇的...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

为什么大树不宜移植?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要给树挂吊瓶?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红?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含羞草为何会害羞?

仓库里的香蕉为何会由绿...

为什么种豆可以肥田?

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有没有会跳舞的植物?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

互动小实验:留住秋叶之美

 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菟丝子是如何寄生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喜欢吃虫...

春天为什么会杨柳絮纷飞?

为什么水稻也怕涝?

金鱼藻为什么淹不死呢?

苍耳果的表面为什么会长...

蝎子草为什么能蜇人?

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

有些植物为什么晚上开花?

花朵为什么大多是黄色或...

卡伐利亚树为何濒临灭绝?

科学互动:寻找大自然中...

 植物的竞争与合作

微甘菊为什么会成为入侵...

植物之间会相生相克吗?

植物与人类
 植物学史话

谁最早进行植物研究的?

什么是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

我国古代提取染料的植物...

 驯化与作物起源

何谓五谷杂粮?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马铃薯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小麦是如何起源与传播的?

玉米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谷子是如何起源和传播的?

 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以酸闻名的植物有哪些?

甜味植物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选择了辣椒?

吃苦瓜有什么好处?

水果为什么有香味?

神秘果有什么神秘之处?

西红柿是怎样走上餐桌的?

橄榄油是从橄榄里榨出来...

为什么吃菠萝时最好先蘸...

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为什...

科学小实验:观察大蒜的...

 植物与本草

本草学时期是如何对植物...

本草中的十八反指的是什...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

用红豆杉木做的杯子喝水...

“是药三分毒”有什么含...

壮阳果真的能壮阳吗?

为什么不起眼的野草也能...

有没有“断肠草”?

五味子真的有五种味道吗?

科学互动:这些常见的中...

 植物的文化魅力

何为岁寒三友?

三大饮品植物是什么?

哪些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来...

情人节为什么要送玫瑰花?

宣纸是用哪种植物制成的?

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

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科学互动:古诗词中的植...

 人与植物的未来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植...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我们...

转基因作物到底安全不安...

科学互动:哪些行为不利...

谁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

分类学上的稻

从分类学上看,水稻属于禾本科(Poaceae)稻属(Oryza),稻属下有两个栽培种(人工驯化而成)和22个野生种(自然进化而来),其中的两个栽培种是亚洲稻和非洲稻,前者的栽培遍及全世界,而后者仅在西非有少量栽培。我国的栽培水稻是亚洲稻,它还有两个亚种:籼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粳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

谁最早开始了水稻种植

目前已知的最早非洲栽培稻,考古学家认为起源于非洲西部的尼日利亚,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亚洲栽培稻要比非洲稻早得多。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认为印度是亚洲稻的起源中心。20世纪30年代,原苏联著名遗传学家瓦维洛夫认为水稻起源于印度,中国的水稻是从印度传入的;日本学者星川清亲也认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另一日本学者加藤将籼稻命名为印度型、粳稻命名为日本型,成为当时国际上流行一时的说法。按当时的说法,水稻的栽培大都出现在6000年前,由居住在印度和印中边境(阿萨姆地方)的民族开始的。印度曾发现过公元前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稻遗存。

1973年,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的出土物中,发现了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1988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南澧县彭头山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发现了更早的炭化稻壳遗迹,距今年代为90008000年。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18000年。所有的证据表明中国是水稻的发源地。此外,得出上述结论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现今中国从东南的福建、台湾到西南的云南,向北到江西、南到海南都有普通野生稻的分布。中国广泛分布的这种普通野生稻与中国种植的普通栽培稻的亲缘关系很近,同具24条染色体,可杂交和产生可育后代。由此可见,中国稻作起源应该早于印度,长江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因此,我们可以说水稻原产于中国。早在公元前1300年的殷代甲骨文中就出现了“稻”的象形字。在《诗经》中多次提到栽培稻,如“浸彼稻田”、“不能艺稻粱”、“有稻有秬”等。自古以来,我国各地“稻”字的读音均属于同一语音系统。如今,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到一半以上,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稻米除食用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水稻的传播

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 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亚洲稻和非洲稻的关系

对于亚洲稻和非洲稻之间的进化关系,科学家们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认为二者是平行演化(驯化)的结果,即亚洲稻是1万多年前由亚洲的野生稻种人工驯化而来,而非洲栽培稻是2000多年前人工驯化非洲野生稻种的产物。

(刘全儒)

  • “稻”字的演化
  • 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 道县玉蟾岩遗址碳化的古稻粒
  • 稻秆编织
  • 稻米土法酿酒
  • 非洲稻
  • 河姆渡的稻作文化
  • 粳米
  • 普通野生稻
  • 水稻
  • 籼米
  • 亚洲的野生稻
  • 药用野生稻
  • 野生稻
  • 疣粒野生稻
  • “稻”字的演化
  • 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
  • 道县玉蟾岩遗址碳化...
  • 稻秆编织
  • 稻米土法酿酒
  • 非洲稻
  • 河姆渡的稻作文化
  • 粳米
  • 普通野生稻
  • 水稻
  • 籼米
  • 亚洲的野生稻
  • 药用野生稻
  • 野生稻
  • 疣粒野生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