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家族
说起红豆杉,现在几乎是无人不晓。该类植物因其心材紫赤褐色而被称为紫杉。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1994年红豆杉被我国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同时被全世界42个有红豆杉的国家称为“国宝”,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大熊猫”。
红豆杉全世界有9个种,分布于北半球。我国有3种2个变种,分布较为普遍的主要是:分布于东北地区的东北红豆杉,又称为矮紫杉;分布于安徽、福建、甘肃、广西、贵州、湖北、湖南、陕西、四川、台湾、云南、浙江的红豆杉和分布于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山西、四川、台湾、云南、浙江的南方红豆杉。
红豆杉的形态特征
红豆杉属植物均为常绿乔木或灌木。树型既不高大也不挺直,树皮略发红褐,枝条平展或斜上直立,密生;小枝基部有宿存芽鳞,一年生枝绿色,秋后呈淡红褐色,有浅裂纹,二、三年生枝呈红褐色或黄褐色;冬芽淡黄褐色,芽鳞先端渐尖,背面有纵脊。叶排成不规则的二列,斜上伸展,条形;最奇特之处在于其种子,紫红色的种子被鲜红色的肉质假种皮所包,并且在上端露出小钝尖头,酷似“相思豆”的红豆。红豆杉材质优良,结构致密,富弹性,具光泽,有香气,耐腐朽,不含松脂,边材幅狭黄白色,心材紫赤褐色。它不仅是材用植物,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茎、枝、叶、根可入药,主要成分含紫杉醇、紫杉碱、双萜类化合物。有抗癌功能,并有抑制糖尿病及治疗心脏病的效用。正因如此,红豆杉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类的砍伐利用,野生资源越来越少。
初见红豆杉
初见红豆杉,是在家乡黑龙江的一位同乡家里,小小的一株养在一个大花盆里。当时很是好奇,老乡为什么要把这种树养在家里,而且放在花盆里精心呵护,莫非这种树有什么特殊之处?在东北的山林里这种树并不多,当地人管它叫“赤柏松”,估计是因为它有红茎、红枝、绿叶以及类似“红豆”的“果”吧。查书后知道应该叫东北红豆杉。可正是这种山上不多见的树,却很容易在老乡家的花盆里见到,从幼嫩的小苗到小树都有。
原来,当地人都深信东北红豆杉做的杯子有抗癌的功效,因为东北红豆杉是受保护的物种,野外的大树也是不允许砍的,于是就自己栽种东北红豆杉的小苗在家里,待其成材好拿来做杯子。如果是自己培育出来幼苗来栽培也许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是从山上挖幼苗来栽培则同样属于破坏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红豆杉抗癌误区
东北红豆杉的确可以提取出有抗癌功效的成分——紫杉醇。紫杉醇(paclitaxel, PTX)属于紫杉类抗癌药,1992年FDA正式批准用于临床,证明其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明显抗癌活性,包括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头颈部肿瘤、胃癌等,是疗效肯定、临床应用广泛的广谱抗肿瘤药物之一。其抗癌机理是:紫杉醇能与微量蛋白结合,并促进其聚合,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已有的研究表明,东北红豆杉在同类植物中紫杉醇含量高,植物各部位分布规律按紫杉醇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为皮、木、嫩枝、叶。这样看来,东北红豆杉的木材中的确含有紫杉醇。
但是,紫杉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即使用紫杉木做成了杯子,恐怕也没有多少紫杉醇会溶解出来跑到水里去,抗癌成分溶不出来,有可能溶解出来的是一些溶于水的生物碱类,抗癌之说就值得推敲了。另外,紫杉醇的抗癌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胞分裂,未患癌症的人没有必要去摄取它,就像我们没有生病的时候不需要吃药一样。没有患癌,何必抗癌呢?毕竟紫杉醇是用于治疗癌症的药品,而不是保健品,吃了可能有害无益。不如把东北红豆杉留在本属于它的土地,让它在宁静的山上自由生长。但愿这种第三纪孑遗的珍贵树种在我国东北的大地上繁茂地生长,结满红红的“豆”,为锦绣河山增添一份景色。
(刘全儒 陈艳超 冯景)